柳树洼王老汉家祖坟的“风水”不仅没被坏,反而因为路通财通,儿子在镇上开的五金店生意红火,孙子狗娃成了村小第一个被选送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的学生。王老汉逢人便说柳老先生看得准,新路是“文曲星路”。而钱老六家的房子,则空置着,蒙上了灰尘,成了村里人偶尔议论的反面教材。
路通了,清溪镇发展了,信息通畅了,问题也变多了。
年轻人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心思活络了,外出打工的更多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空巢。如何发展本地产业,真正把人留住,成了路远案头最紧迫的课题。也有村民对新来的游客感到不适,抱怨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农家乐的竞争也开始初现端倪…
还有,最让路远揪心的是,苏晓棠辞职了,离开了清溪,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又是一个黄昏。路远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公务,没有坐车,独自一人走上了野马涧环线。夕阳的金辉洒在乌黑的路面上,拉长了他的身影。晚风带着山林特有的清新气息和淡淡的茶香拂面而来。
他走得很慢,手指拂过冰冷光滑的金属护栏。这里,是老徐用生命推开巨石的地方;那里,是隧道贯通时万民欢呼的地方;远处山坳里若隐若现的灯火,是黑石峪新开的农家乐;空气中飘来的机器声,是茶厂在赶制订单…
他停下脚步,站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弯道,俯瞰着暮色中逐渐亮起灯火、焕发着生机的清溪镇。脚下的路,蜿蜒着伸向远方,连接着群山之外的广阔天地。
这条路,承载了太多的血泪、牺牲和抗争。它埋葬了黑暗,托起了新生。它既是一条物理的通途,更是一条精神的纽带,将清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相连。
路远深吸一口气,胸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对逝者的无尽追思,对生者的深沉责任,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无限期许。他知道,清溪的路还很长。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保护…无数的挑战如同前方连绵的群山。他不再是孤胆英雄,他需要带领一个团队,依靠千千万万的清溪百姓,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
他拿出手机,拍下了眼前这幅暮色清溪图,发给了苏晓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之云远,曷云能来?”一行文文字。
片刻后,手机屏幕亮起,苏晓棠回了一张照片:某都市的广场上,一群孩子在夜色中奔跑雀跃,灯光映照着他们纯真而充满希望的笑脸。
紧接着一行文字,“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路远看着这句话,心中泛起一丝悲凉。他收起手机,最后看了一眼老徐长眠的那片青山,然后转身,沿着这条洒满夕阳余晖的通途,步履沉稳地,向着灯火渐次亮起的清溪县城走去。他的背影融入暮色,也融入了清溪镇沿着新路奋力前行的、充满希望的洪流之中。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途:青云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