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1621年,秋末)
万物生深知,在这个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马蹄和信鸽的时代,速度即是先机。
他必须在天主教势力反应过来并污蔑他为“魔鬼”或“异端”之前,尽可能广泛地播撒种子。
于是,在离开那片暂时宁静的战场后,他的身影如同穿梭于欧陆上空的圣光,接连出现在几处战火正酣之地以及几个较大的新教势力聚集点。
在波希米亚边境一场残酷的攻城战尾声,当守城的新教军民即将绝望之际,圣光天降,裹尸布吸纳了城下如潮的杀戮业力,圣经之音抚平了狂躁的心灵,十字架的光辉给予了坚守的勇气。
攻城的天主教军队茫然失措,不少下层士兵甚至丢下武器,加入了聆听的行列。
在普法尔茨地区一个刚被劫掠的新教村庄,幸存者围聚在废墟中哭泣,万物生悄然出现,以裹尸布吸收了他们浓郁的绝望与惊惶,用圣经中“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等话语点燃他们微弱的希望,十字架的光芒温暖了他们冰冷的身心。
在尼德兰北部一个繁忙的新教港口城市,他在集市上空显现,面对熙攘却内心充满对战争担忧的人群,宣扬包容与救赎的理念,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海员。
每一次现身,他都持续时间不长,但效果显着。他借助圣经中耶稣关于“爱邻舍”、“勿论断人”、“使人和睦”等核心教义,大力宣扬“教统”概念——即真正的信仰应超越教派纷争,包容一切善意之人,允许对教义有不同的理解,核心在于效法耶稣拯救世人、追寻神圣脚步的精神。
他并未直接否定天主教或新教的任何一方,而是试图将争论提升到一个更宏大、更本质的层面。
短短三天,依靠圣器之威和直指人心的教义,万物生成功地吸纳了德意志及周边地区大部分残存新教武装势力的归心,以及数量可观的对战争感到厌倦和迷茫的天主教士兵和平民。
消息如同涟漪般扩散,虽然细节模糊,但“东方圣者携真圣器降临,平息战火,传播真信”的传说已开始流传。
……
三日后,万物生选择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新教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萨克森选侯国的维滕贝格城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和示范中心。
此时的维滕贝格,虽未直接遭受大规模战火摧残,但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城市气氛压抑,街道上行人匆匆,面带忧色。
选侯约翰·格奥尔格一世虽信奉新教,但面对皇帝和天主教联盟的强大压力,内心充满犹豫和恐惧,贵族们则大多只顾自身领地安危,争吵不休。
普通市民和农民更是生活在赋税加重、物价飞涨的困苦之中,绝望的灰暗业力弥漫在空气中。
城堡教堂(Schlosskirche)墙上张贴着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地方,似乎也只剩下历史的余烬,难以温暖当下冰冷的人心。
万物生的到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而是直接出现在选侯宫殿的议事厅内。当时,约翰·格奥尔格一世正与几位亲近大臣和新教神学家争论是战是和,气氛紧张。
“是谁?!”侍卫惊呼,刀剑出鞘的声音响起。
万物生身形凝实,平静地望向惊愕的选侯和众人。他依旧是那副东方人的面孔,但周身散发的宁静而浩瀚的气息,以及他手中那本隐隐散发着时间波动的古老圣经,让所有人瞬间屏住了呼吸。
“阁下……便是传闻中的……圣者?”约翰·格奥尔格一世强作镇定,但声音微颤。
“名号无关紧要。”万物生声音平和,目光扫过众人,仿佛能看透他们内心的焦虑、贪婪和恐惧,“我带来的是平息纷争、拯救灵魂之法,而非新的战争。”
他简要阐述了“教统”理念和《神愿法》的根基,并展示了都灵裹尸布吸收厅内些许负面情绪(业力)以及真十字架散发温暖愿力的神奇景象。
没有强力的说服,只是纯粹的展示和感染。几位本就倾向于坚守信仰的新教神学家首先被触动,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真正的信仰之光。
选侯和贵族们虽仍有疑虑,但圣器的真实不虚和万物生那超越凡俗的气度,让他们无法升起反抗之心,更多的是敬畏与一丝被点燃的希望。
随后,万物生受邀前往维滕贝格的中心——城堡教堂。当他步入这座承载着宗教改革历史的圣殿时,手中的三件圣器仿佛被激活了一般。
裹尸布上的印记微微发光,自动吸纳着教堂内积年累月的争论、偏执所产生的业力;十字架散发出比在宫殿中更耀眼的金色光辉,与教堂本身的信仰气息共鸣;那本古老圣经甚至无风自动,书页间流淌出时光的韵律。
跟随而来的选侯、贵族、神学家以及闻讯赶来的市民们,目睹这一切,无不震撼得目瞪口呆,许多虔诚者当场跪地祈祷,泪流满面。
他们虽未正式开始修炼《神愿法》,但心灵已被深深感染和净化,对万物生所言的“教统”和新的修行之路,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和向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命菩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逆命菩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