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刚洒在冷库的铁皮屋顶上,陈岸手里攥着那把黄铜钥匙,还带着洪叔掌心的余温。
他一句话没说,直接将钥匙插入主控室门边的锁孔,“咔哒”一声轻响,电子屏随即亮起。
“成了!”周大海在后面小声嘀咕了一句,抱着胳膊往墙角一站,咧嘴笑了,“这玩意儿总算不归王麻子管了。”
陈岸没有回应,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几下,冷链区的温控曲线立刻跳了出来,红蓝绿三条线平稳地向前延伸。
他点开昨天的抽检记录,放大了一筐二级虾仁的画面,旁边随即弹出水分含量、色泽值和储存时长的数据条。
“老李!”他朝门口一个穿工装裤的中年男人招了招手,“你昨天分拣的那筐,系统判退了,你来看看是不是?”
老李慢悠悠走过来,眯着眼盯着屏幕,又抬头看了看陈岸:“我亲手挑的啊,怎么会不合格?”
“不是你眼力不行。”陈岸调出对比图,指着画面一角,“你看这儿,肉质边缘有点泛白,是解冻后再冷冻的痕迹。放大镜下能看出来,系统也能识别。”
人群里有人低声嘟囔:“机器比人还精?”
这时,洪叔从后面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他的老伙计——一把带放大镜的验鱼钳。
他走到台前,夹起旁边一筐待检的虾仁,凑近看了几秒,点点头:“确实,含水量偏高。退得对。”
工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再说话。有的低头摆弄扫码枪,有的默默接上了终端线。
“我不是不信你们的手艺。”陈岸收起手机,语气平静,“我只是想让每斤鱼卖出去的时候,买家知道它为什么值这个价。”
周大海哼了一声:“说得跟直播带货似的。”
“差不多。”陈岸笑了笑,“咱们现在就是给海鲜‘上链接’。”
洪叔站在一旁,看着数据流在屏幕上滚动,忽然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钥匙,“哗啦”一声全放在操作台上。
“这些,都给你。”
陈岸低头一看,二十多把钥匙整整齐齐排成一列,每一把都磨得发亮,编号刻得清清楚楚。
他伸手去拿,却被洪叔轻轻按住了手。
“这把留着。”洪叔从最边上取下一枚小巧的黄铜钥匙,形状和其他不一样,柄部有个三角标记,“气象预警中心,只有你能开。”
陈岸接过钥匙,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片海的重量。
“那边一直空着?”他问。
“空了三年。”洪叔回答,“以前说是建冷库监控室,后来就没下文了。钱万三那会儿,连图纸都烧了。”
陈岸点点头,转身朝东侧走廊走去。周大海赶紧跟上,靴子踩在地上咚咚作响。
走廊尽头是一扇灰绿色的铁门,锁孔很小,钥匙插进去转半圈就开了。推门进去,屋里没开灯,但墙上一排指示灯已亮起蓝光。
“嚯。”周大海倒吸一口冷气,“这阵仗...比村长家电视还高级。”
靠墙摆着三台声呐仪,型号比陈岸船上那台还新,屏幕上正滚动着海底地形图。正中央是个沙盘,不大,却细节密布,连暗流走向都有动态标注。
陈岸走过去,把手里的钥匙插入主控台下方的认证槽。系统“嗡”地启动,大屏瞬间切换为实时洋流模型。
“行啊。”周大海绕着沙盘转了一圈,“这玩意儿真能算风浪?”
“试试就知道。”陈岸调出近海浮标数据,刚看完第一组气压读数,沙盘边缘突然闪起一片红斑。
警报声“滴”地响了一下。
“南片渔区,两小时内强对流。”系统语音平静播报,“预计风速九级,浪高三米以上,建议所有作业船只立即返航。”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
周大海皱眉:“这季节哪来这么猛的天?我打渔二十年,这时候顶多起个雾。”
陈岸没说话,调出三小时前的气压变化图,又叠加了海底热盐流监测数据。两条曲线在十分钟前出现明显偏差,交汇点正好落在南片渔区上空。
“不是天气反常。”他说,“是洋流把暖湿团撞上了冷层,激出了雷暴。”
“那你这沙盘...比天边云还准?”周大海半信半疑。
“不信你听。”陈岸打开广播频道,里面正传来几个船长的对话。
“老张,你那边天色怎么样?”
“怪得很,刚才还好好的,现在乌云堆得跟山一样。”
“我这边风也起来了,网都收不动。”
陈岸立刻切到调度频道,按下通话键:“启航号以下所有船只注意,立即上报当前位置,准备返航。优先靠北线航道,避开南侧涌浪带。”
周大海盯着屏幕,看见代表渔船的小绿点一个个冒出来,开始缓慢移动。
“你真要现在叫他们回来?”他问,“这一网要是起了,少说五千块。”
“五千块买命不划算。”陈岸声音低沉,“去年老刘家那条船,就是舍不得那一网,结果断了龙骨。”
周大海沉默两秒,忽然抓起桌上的对讲机,粗着嗓子吼:“都听陈老板的!收网回港!谁敢贪那一口吃的,回来我拿鱼叉戳他屁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