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雪还没化透,护城河边的冰面泛着冷光,却被城门口的肃穆压得喘不过气。张二牛与赵烈并肩站在文华殿外,甲胄上的血渍虽已擦拭干净,却仍能嗅到淡淡的血腥气——那是磨盘山雪地里,近两万弟兄的血味,沾在甲缝里,浸在骨血中,擦不掉,也忘不了。
“陛下宣你们进殿。”太监尖细的声音打破沉默,却没了往日的倨傲,看向两人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
走进文华殿时,崇祯皇帝正站在龙案前,手里捏着一份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殿内烛火摇曳,映得他脸色格外苍白,眼下的青黑昭示着连日的操劳,唯有眼底的红血丝,藏着压抑不住的情绪。
“磨盘山一战,两万一千弟兄……没了?”崇祯的声音沙哑得不像样,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张二牛与赵烈,最后落在两人带伤的肩膀上,声音陡然发颤,“你们……都受伤了?”
赵烈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回陛下,臣与张将军轻伤,不碍事。只是磨盘山一战,我军重甲骑兵折损一万两千二百人,轻骑兵折损四千三百人,宣府骑兵折损两千二百三十八人,关宁步卒全损……后金鞑子虽被击溃,却让岳托逃了,是臣未能尽全功。”
“尽什么全功!”崇祯猛地将战报拍在龙案上,声音陡然拔高,却不是怒,是痛,“能守住山海关、保住京城,你们已经立了大功!那些战死的弟兄……他们才是大明的功臣!”他说着,眼圈渐渐红了,伸手抹了把脸,却没忍住,一滴泪砸在战报上,晕开了“阵亡”二字的墨迹。
“朕登基十七年,年年战乱,岁岁饥荒,可朕从没像今天这样,既心痛又骄傲。”崇祯走到两人面前,亲手将他们扶起,声音里满是哽咽,“那些弟兄,有的才十六七岁,有的家里还有老母亲等着,却为了大明,把命丢在了磨盘山的雪地里!鞑子狼子野心,想踏破我大明江山,想让我子民为奴,可他们忘了——我大明有这样的忠勇之士,就算拼到最后一人,也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张二牛看着皇帝泛红的眼眶,喉咙发紧:“陛下,弟兄们临死前都在喊‘日月山河永在’,他们没白死,咱们守住了山海关,保住了京城。”
“朕知道,朕都知道。”崇祯点头,转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外的白雪,声音轻却坚定,“赵烈,你之前说要为战死的弟兄立碑,朕准了!就立在正阳门外,朕要亲自去祭拜,让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这些弟兄是为了谁而死,让后世子孙都记得,是谁用血肉守住了大明的江山!”
三日后,正阳门外的空地上,一座丈高的青石碑立了起来。碑石通体光洁,尚未刻字,却已被白雪覆盖了薄薄一层,像为忠魂披了件素衣。周围挤满了京城百姓,有穿着补丁棉袄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拄着拐杖的伤残老兵,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肃穆,连孩子都懂事地闭了嘴,只睁着大眼睛,望着石碑的方向。
辰时三刻,崇祯皇帝的銮驾缓缓而来。他没穿龙袍,只着一身素色常服,腰间系着白绫,走下銮驾时,脚步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赵烈与张二牛紧随其后,身后跟着文武百官,再往后,是被铁链捆着的俘虏——阿济格被押在最前面,他垂着头,却仍能看到脸上的不甘;李自成与张献忠被绑在后面,前者面无表情,后者却不住地东张西望,眼神里藏着慌乱。
“陛下驾到——”太监的唱喏声落下,百姓们纷纷跪地,却没人敢抬头。
崇祯走到石碑前,伸手抚过冰冷的碑面,指尖触到雪粒,却浑然不觉。他沉默片刻,对着身后的赵烈点了点头:“开始吧。”
赵烈上前一步,手里捧着一卷阵亡将士名录,纸张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毛。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清晰,像带着雪地里的寒气,传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维大明崇祯十七年冬,磨盘山有战,我大明将士,以血肉之躯,拒后金鞑子于山海关外。是役也,两万一千弟兄,皆抱必死之心,无一人退,无一人降。
有卒年十六,名唤李小满,宣府人氏,父早亡,母守寡,临行前跪别老母,言‘儿去守国门,娘莫念’,战至最后,马倒刀折,仍以双拳毙一鞑子,力竭而亡;有校官姓王名勇,漠北军老将,从军三十载,妻亡子丧,唯剩一孙,战中为护新兵,身中七刀,死前仍举旗高呼‘大明不退’;有宣府骑兵周铁,炸炮时手臂被砍断,却以独臂夹炸药包,扑向鞑子炮位,与三门铜炮同归于尽……
此等忠勇之士,不可胜数。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更是大明的兵!他们倒下的地方,雪被血染红,冰被血焐化,那片土地,从此刻起,便是大明的忠魂地!
今日立碑于此,不为彰显功绩,只为告诉世人:大明的江山,是这些弟兄用命换来的;京城的百姓,是这些弟兄用命护住的!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忠魂不朽!”
赵烈的声音渐渐哽咽,最后一句“大明忠魂不朽”,几乎是吼出来的。他捧着名录,泪水砸在纸页上,晕开了一个个名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