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一片寂静,只有寒风卷着雪粒的声响。过了片刻,一个老妇人的哭声突然响起——那是李小满的母亲,她拄着拐杖,从人群里走出来,颤巍巍地朝着石碑磕了三个头,嘴里喃喃着:“儿啊,娘知道你是好样的,娘没白养你……”
哭声像一道闸门,瞬间打开。抱着孩子的妇人捂着脸哭,孩子不懂事,却被母亲的情绪感染,也跟着抽噎;拄着拐杖的老兵抹着眼泪,对着石碑敬礼,那是属于军人的致敬;连押在后面的俘虏,都被这哭声震得低下了头——阿济格的嘴角不再紧绷,李自成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张献忠甚至不敢再抬头看石碑。
崇祯皇帝站在原地,泪水无声地滑落,他伸手扶住石碑,指尖的冰冷透过雪粒传来,却暖不过心里的痛。“朕……对不起这些弟兄。”他对着百姓们深深一揖,声音里满是愧疚,“朕没能给他们安稳的日子,却让他们为朕、为大明去死。但朕向你们保证,朕定会守住这江山,定会让鞑子血债血偿,定会让这些弟兄的名字,永远刻在大明的史册上!”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百姓们齐声呐喊,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充满了力量。有的百姓捧着刚做好的馒头,放在石碑前;有的妇人将亲手绣的“忠”字帕,系在碑旁的松树上;还有孩子把攒了许久的糖,放在雪地里,说要给“杀鞑子的叔叔们”吃。
张二牛站在人群后,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通红。他想起磨盘山雪地里,那个死死攥着马刀的年轻士兵,想起那个望向京城方向的老兵,突然觉得,那些弟兄没有白死——他们的名字被记着,他们的牺牲被心疼,他们用命护住的百姓,在为他们哭,为他们敬,这就够了。
“将军,你看。”身边的亲兵指着俘虏的方向,阿济格正被两名士兵押着,走到石碑前。他被迫跪下,看着石碑上尚未刻字的空白,突然开口:“这些明兵……是条汉子。”
张二牛冷冷地看着他:“知道就好。我大明的弟兄,不是你们这些鞑子能比的。今日让你们来,就是要让你们记住,谁要是敢犯我大明,谁要是敢害我百姓,就算拼到最后一人,我们也会让他血债血偿!”
阿济格没再说话,只是垂着头,肩膀微微颤抖。李自成与张献忠被押过来时,百姓们的情绪瞬间激动起来,有人扔出烂菜叶,有人喊着“杀了他们”,却被赵烈拦住了。
“陛下有旨,他们的命,要留到秋后问斩,要让他们看着,大明如何平定战乱,如何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赵烈的声音冰冷,“今日让他们来,是要让他们看看,他们作乱时,毁掉的是怎样的江山;是要让他们知道,守护这片江山的,是怎样的忠勇之士!”
李自成抬起头,望向石碑,又望向哭成一片的百姓,眼神里第一次有了迷茫——他当年揭竿而起,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如今,却成了百姓恨之入骨的乱贼,而那些他曾视为“敌人”的明军,却在用命守护百姓。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闭上了眼,两行泪从眼角滑落。
夕阳西下时,祭拜才结束。崇祯皇帝亲自为石碑培了一抔土,又在碑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大明忠魂碑”五个大字。百姓们迟迟不肯散去,有的守在碑旁,有的对着石碑磕头,直到夜色渐浓,才在士兵的劝说下慢慢离开。
赵烈与张二牛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雪又开始下了,落在肩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
“立碑只是开始。”赵烈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坚定,“接下来,我们要加固漠北防线,要肃清中原乱贼,要让那些战死的弟兄,能瞑目。”
张二牛点头,望着远处的灯火,声音里满是郑重:“俺跟你一起。只要能守住大明,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俺就算再流十次血,也值了。”
雪越下越大,却没了之前的寒意。正阳门外的忠魂碑,在白雪的覆盖下,像一座永不倒下的丰碑,矗立在京城的土地上,也矗立在每一个大明人的心里。而赵烈与张二牛知道,这场为了大明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漠北的风还在吹,中原的乱还未平,但只要有这些忠魂的指引,只要有百姓的支持,他们就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日月山河,重归太平。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