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砚满月那天,北方下了第一场雪。苏晚抱着裹得像小粽子的孩子,站在画廊的窗前,看着手机里林砚发来的照片——老家的屋顶盖着层薄薄的雪,母亲站在雪地里,笑得眼角堆起皱纹。
“妈说,等思砚再大点,带他去堆雪人。”林砚从身后搂住她,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说要教他滚雪球,像我小时候那样。”
苏晚笑着点头,低头看怀里的思砚。小家伙正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着窗外飘落的雨丝。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连雨都带着黏腻的湿冷,却因为身边的人和怀里的孩子,显得格外温暖。
画廊重新开张了,那个学画的女孩已经能独当一面,苏晚只需要偶尔过来看看。更多的时候,她待在家里,陪着思砚。小家伙很乖,很少哭闹,醒着的时候就睁着眼睛看周围,尤其喜欢看墙上那幅雪景画,常常盯着画里的雪花咿咿呀呀地叫。
“看来是随你,喜欢雪。”苏晚戳了戳他的小脸,思砚咯咯地笑起来,小手抓住她的手指不放。
林砚下班回来,总会先抱过思砚,举过头顶逗他玩,听着孩子清脆的笑声,一天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然后他会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准备晚饭,苏晚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像看一幅流动的画。
“今天老板娘说,思砚长得越来越像你了。”苏晚说。
“那是,我儿子嘛。”林砚得意地扬了扬眉,又低头翻炒着锅里的菜,“不过眼睛像你,亮得很。”
苏晚笑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这样的日子,平淡得像杯白开水,却有着最踏实的温度。
圣诞节前,林砚的姐姐林薇带着孩子来了。她给思砚买了个很大的玩具车,看着小家伙时,眼里是藏不住的喜欢。
“以前是我不懂事。”林薇拉着苏晚的手,语气里带着歉意,“看到思砚,才明白你和林砚有多不容易。”
苏晚摇摇头:“都过去了。”
林薇看着客厅里逗孩子的林砚,眼眶有点红:“我弟弟从小就倔,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当年他非说要等你,家里人都劝他,他就是不听。现在看来,他是对的。”
苏晚看着林砚的背影,心里暖暖的。原来那些她不知道的岁月里,他也在固执地守着一份期待。
林薇住了两天就回去了,临走前塞给苏晚一个红包:“给思砚的,买点好吃的。”
送走林薇,林砚抱着思砚,对苏晚说:“我姐其实就是嘴硬,心不坏。”
“我知道。”苏晚笑着说。
冬至那天,下了场小雨,气温骤降。林砚生了炭火,把思砚的小摇篮挪到炭炉边。小家伙裹着厚厚的小被子,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
苏晚和林砚坐在炉边,翻看着思砚的照片。从出生时皱巴巴的样子,到满月时会笑的模样,每一张都记录着成长的痕迹。
“时间过得真快。”苏晚感叹道,“好像昨天才把他从医院抱回来,现在都会咿咿呀呀地叫了。”
“是啊。”林砚握住她的手,“以后会越来越快,他会走路,会说话,会叫爸爸妈妈,会背着书包去上学……”
他说着,眼里充满了期待。苏晚靠在他肩上,听着炭炉里偶尔爆出的噼啪声,听着思砚均匀的呼吸声,觉得心里安稳得不像话。
跨年那天,巷子里放起了烟火。林砚抱着思砚,苏晚站在他身边,三人一起看窗外绚烂的光。思砚被烟火的声音吓了一跳,往林砚怀里缩了缩,林砚轻轻拍着他的背:“不怕,是烟花,很漂亮的。”
苏晚看着父子俩的身影,突然想起去年的跨年,林砚在江边向她求婚。一年的时间,他们的世界里多了一个小小的生命,让这份幸福更加圆满。
烟火结束后,林砚把思砚放回摇篮,回来时手里拿着那个旧速写本。
“想画点什么?”他问。
苏晚接过笔,翻开新的一页,画下了炭炉边的小摇篮,摇篮旁依偎的两个人影,窗外是漫天的烟火。画的右下角,她写了一行字:“雪落时,家很暖。”
林砚凑过来看,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笑着说:“不止雪落时,每天都很暖。”
苏晚看着他眼里的笑意,心里像被炭火烘过一样,暖暖的。
夜深了,炭炉的火渐渐弱下去,思砚的呼吸声均匀而绵长。林砚轻轻揽过苏晚,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
“晚安,苏晚。”
“晚安,林砚。”
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屋里的灯光暖黄,映着墙上的雪景画,映着摇篮里的孩子,映着相拥的两人。
这个冬天,没有北方的雪,却有着比雪更温暖的东西——是家,是爱,是往后漫长岁月里,彼此相守的笃定。那些曾经的错过与等待,都在这个雪落般宁静的夜晚,化作了最踏实的幸福,在时光里缓缓流淌。
喜欢雾里余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雾里余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