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凌晨三点,林枫被手机震动惊醒。
屏幕上是赵子轩的视频通话,背景里夹杂着地铁报站声:“你看!”镜头摇晃着对准地铁站长椅,深灰色椅面上铺着张A4纸,墨迹未干的“我叫李桂花 扫了二十年地铁”在暖黄灯光下泛着绒光。
“刚才保洁阿姨放的。”赵子轩的声音带着鼻音,“她蹲在那写了半小时,说‘这纸比工牌金贵’。”
陈默的消息紧接着弹进来,附带段模糊的监控录像:外卖员撕开餐盒,从保温袋夹层抽出张卡片,对着镜头念“我叫王建国 送了三千六百单”,然后郑重塞进围裙口袋。
张野的电话在凌晨四点打来,背景是此起彼伏的扫码声:“快递点爆了,好多人取包裹时发现面单下的名字卡,主动问能不能多带几张——有个退休教师说要贴在教室后墙。”
天刚亮,林枫被拽到三教顶楼。
美术社的学弟学妹正踮脚往墙上贴画布,最大的那幅画里,无数名字像星星缀在银河里,题字是苏晚晴的笔迹:“每个名字都是未注册的春天”。
“林学长!”教室内突然传来惊呼。
林枫跑进去,看见老教授正用粉笔在黑板角落写“陈桂香”,底下歪歪扭扭跟着一行小字:“今天,我的学生都知道,清洁工王阿姨叫陈桂香。”
中午十二点,赵子轩的直播间涌入二十万人。
镜头里,白发老人捧着从废品堆捡来的登记页,手指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我姓张……张……张有福。”他突然抬头,浑浊的眼睛亮得惊人,“原来真有人记得我姓张。”
弹幕瞬间被“张有福”刷屏,刷到服务器卡成慢动作。
林枫盯着手机,喉咙像塞了团浸水的棉花。
他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登记页,周有粮的名字还带着泥腥气,突然想起三天前在村祠堂,老人刻完名字后拍他肩膀说:“娃,这些字刻在泥里,雨冲不垮,风吹不走。”
暮色漫上后山时,林枫独自爬上观景台。
石阶上的便利贴层层叠叠,像条会呼吸的缎带——“我叫刘淑芬 小区门岗”、“我叫赵大海 夜市烤串”、“我叫周有粮 种了一辈子地”。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周有粮”三个字,纸背还留着体温。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封国际邮件。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回函躺在收件箱里,英文正文里“non - official self - declaration mechanism”几个词格外刺眼,翻译成中文是:“基于民间自主申报机制,启动非正规就业者身份认证试点”。
他还没来得及回复,张野的电话炸响:“老刀说,今晚所有夜市摊主集体亮灯!”
镜头切到城市夜景时,林枫正抓着观景台的栏杆。
楼下的夜市一条街突然亮如白昼,每个摊位的招牌灯同时亮起,暖黄的光拼成一行字:“我们不在系统里,在彼此眼里。”
更远的地方,一辆贴满名字贴纸的面包车缓缓启动,车尾用红漆写着:“下一站,所有被遗忘的角落。”
山风掀起林枫的衣角,他摸出兜里的登记页,突然听见石阶下传来“咔嗒”一声。
低头时,只看见个黑色U盘滚到脚边,外壳贴着张褪色的便利贴,字迹歪歪扭扭:“给小枫哥,小陈留。”
他弯腰捡起U盘,指尖触到金属外壳的余温。
远处夜市的灯光漫上来,把“小陈”两个字照得发亮——那是上周在山村登记时,拽着他衣角说“我帮你扶登记簿”的留守儿童。
山雾不知何时漫上来,模糊了城市的轮廓。
林枫把U盘塞进裤兜,转身往山下走。
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笑声,像极了那天在村祠堂,周有粮刻完名字后,老刀拍着他肩膀说的话:“娃,有些东西啊,比数据牢。”
喜欢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