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宫束班的憨货日常
**
场景:明朝京城的宫束班工坊,屋内摆放着各种未完成的工艺制品,地上散落着木屑和陶土。
人物:
阿木:憨厚老实的木匠,总是犯些低级错误,但对木工充满热情。
阿陶:固执的陶匠,坚信自己对火候的判断,却常把陶器烧砸。
阿漆:细心的漆匠,只是有时会过于追求完美而耽误进度。
阿木(手持尺子,挠挠头,看着手中的木料):怪哉,这尺寸怎么老是不对?我明明是按要求量的呀!(再次测量,还是不对,一脸困惑)
阿陶(在一旁的窑炉前,扇着扇子,满头大汗):哼,你们不懂,这火候就得我这么控制,才能烧出好陶器。(打开窑炉,里面的陶器却有不少开裂了)哎呀,怎么又这样!
阿漆(正给一件木雕上色,眉头紧皱):不行,这颜色还不够均匀,得再上一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对周围的混乱视而不见)
阿木(看着阿陶的陶器,忍不住说):阿陶,你这火候真得改改,我看人家隔壁工坊烧出来的可没这么多裂的。
阿陶(不服气地瞪着阿木):你懂什么!他们那是不懂我的独特烧法,等我成功了,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阿漆(停下手中的活,抬头说道):你们俩别吵了,先把自己的活儿干好。我这漆要是上不好,这木雕可就毁了。
这时,工坊的老师傅走了进来,看着一片混乱的场景,无奈地摇摇头。
老师傅(咳嗽两声):你们啊,做事能不能认真点!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做出让上面满意的东西。
阿木(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师傅,我下次一定注意,就是这木头好像有点不听话。
阿陶(依旧嘴硬):师傅,我觉得我这方法没错,再给我几次机会,肯定行。
阿漆(轻声说):师傅,我会加快速度,保证颜色完美。
老师傅(叹了口气):行吧,你们都用心点,这可是给宫里做的东西,出了差错,大家都担待不起。(说完,转身离开)
阿木、阿陶、阿漆(齐声):知道了,师傅!(看着师傅离开的背影,又各自埋头干活,虽然依旧状况百出,但眼神中都透着对工艺的执着)
第二幕:钦天监的难题
场景:钦天监内,气氛凝重,官员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天文仪器和历书。
人物:
王监正:钦天监监正,传统历法的坚定维护者。
李监副:思想较为开明,对西方天文知识有一定了解,支持参考西方知识修订历法。
张官员:保守派官员,对西方文化充满抵触。
赵官员:革新派官员,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改进历法。
王监正(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报告):这《大统历》此次预报日食竟然又失误了,这如何向皇上交代!(重重地将报告摔在桌上)
李监副(沉思片刻):大人,如今西洋的天文历法知识传入我国,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一二,对《大统历》进行修订。
张官员(立刻站起来,激动地说):不可!我朝一直沿用传统历法,祖宗之法不可变。那些西洋的奇技淫巧,怎可用于我朝正统历法之中!
赵官员(反驳道):张大人,事实摆在眼前,《大统历》如今误差越来越大,若不寻求新的方法,以后失误只会更多。西洋的天文知识在某些方面确实先进,我们为何不能借鉴?
王监正(犹豫着):可是…… 这毕竟是引入西方的东西,万一出了差错,我们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监副(耐心解释):大人,徐光启大人已经用西洋历法准确推算出了几次天象,这说明其有可取之处。我们并非全盘否定传统,只是取长补短。
张官员(冷笑一声):哼,徐光启不过是被西洋人迷惑了心智。那些西洋传教士,谁知他们安的什么心,说不定是想借此扰乱我朝。
赵官员(气愤地说):张大人,你这是无端揣测。如今是为了让历法更加准确,更好地服务国家,怎能因偏见而拒绝进步?
王监正(揉了揉太阳穴):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想想。但无论如何,得先想个办法向皇上解释这次日食预报失误的事情。
李监副(点头):大人,当务之急是先稳定皇上的情绪,同时我们也可以暗中收集西洋天文历法的资料,深入研究,再做定夺。
张官员(仍不死心):我还是觉得此举不妥,望大人三思啊!
赵官员(无奈地摇摇头):若再固步自封,以后的麻烦只会更多。
众人各执一词,钦天监内争论不休,而窗外的天空中,星辰依旧按照它们的轨迹默默运行,似乎在等待着人们对它们有更准确的认知 。
第三幕:宫束班被卷入
场景:宫束班工坊,几日后,一位宫中太监带着圣旨前来。
人物:
阿木:憨厚老实的木匠,总是犯些低级错误,但对木工充满热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艺之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