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没人会帮毫无价值的人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靠别人。家里的地没人种,就找王五帮忙;没钱花了,就找张婶借。一开始大家还帮,后来见他自己不努力,慢慢就没人愿意理他了。王大伯跟他说:“你总想着靠别人,可你得想想,你能给别人啥?你啥也给不了,谁愿意一直帮你?”
李四听了,开始自己下地干活,还学着种大棚蔬菜。后来王五家的大棚需要技术,李四主动去帮忙;张婶家的菜卖不出去,李四帮着找销路。慢慢的,大家又愿意跟他来往了。李四说:“以前不懂,总觉得别人该帮我,后来才知道,人得有自己的价值,能跟别人换点啥,才有人愿意帮你。就算跌进谷底,也得有能站起来的筹码。”
村里的人都懂:不管是啥关系,都是 “互相” 的。你有价值,能帮别人,别人才会帮你;你要是啥用没有,就算以前关系再铁,也没人愿意一直搭把手。日子是自己过的,得靠自己攒点 “本事”,才有底气。
7、别太追求 “人性的洁癖”
村里的张大爷,以前总爱用 “高标准” 要求别人。邻居家的孩子调皮,他就说 “没教养”;村里的人占点小便宜,他就说 “人品差”。结果天天生气,跟谁都处不好。后来王大娘跟他说:“你别总盯着别人的错,谁还没点缺点?人性就像地里的庄稼,哪有长得完美的?”
张大爷慢慢想通了:村里的李婶爱占小便宜,可她会帮邻居看孩子;村里的王五爱说闲话,可他会在别人春耕时帮忙拉犁。他不再用 “洁癖” 的眼光看别人,反而觉得大家都挺实在。张大爷说:“那些好的品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挑剔别人的。你要是总盼着别人跟你一样,最后只会自己难受。”
村里的老人常说:“人无完人,别太较真。你自己做好就行,别人怎么样,随他去。要是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就像眼里进了沙子,难受的还是自己。”
8、得罪几个人、做错几件事,真不算啥
村里的小周,以前总怕得罪人。跟邻居相处,啥都顺着别人;在镇上打工,啥活都抢着干,就怕别人不高兴。可越是这样,越有人欺负他 —— 邻居让他帮忙干活,从不客气;同事把麻烦的活推给他,也不道谢。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你这辈子,哪能不得罪人、不做错事?就算得罪了人,做错了事,天也塌不了。你总想着取悦别人,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反而会得寸进尺。” 小周听了,慢慢学着拒绝:邻居再让他干额外的活,他会说 “我自己的活还没干完”;同事再推麻烦活,他会说 “这不是我的活”。
没想到,大家反而对他客气了。小周说:“以前总怕得罪人,活得累。后来才知道,得罪几个人、做错几件事,真不算啥。你要是总想着取悦别人,才会把自己的日子毁了。”
村里的老人常说:“日子长着呢,别为这点小事愁。你越硬气,别人越尊重你;你越软,别人越欺负你。”
9、层次越低的人,越爱 “抬杠”
村里的李四,总爱跟人抬杠。别人说 “今年麦子长得好”,他就说 “好啥好,说不定后期会倒伏”;别人说 “种大棚能赚钱”,他就说 “赚啥钱,风险大着呢”。大家都不爱跟他聊天,觉得跟他说话太累。
王大伯跟他说:“你跟人抬杠,不是你有理,是你眼界太窄。你总觉得自己对,别人都错,其实是你没见过更大的世界。跟不同频的人争,就算争赢了,也没啥意思。” 李四听了,慢慢学着闭嘴。别人聊天,他就听着,不再随便抬杠,反而觉得心里清净了不少。
村里的老人常说:“能干扰你的,是你太在意;能伤害你的,是你想不开。你要是内心强大,就不会跟人瞎抬杠。不跟不同频的人争辩,你的世界才会清静。”
10、“慢” 和 “静”,是最了不起的本事
村里的赵叔,种大棚蔬菜很有一套。别人种大棚,总着急 “啥时候能收获”“啥时候能赚钱”,可赵叔不慌 —— 选种时,他会慢慢挑,选最适合的;施肥时,他会慢慢撒,撒得均匀;遇到问题,他会静下心来想办法,从不着急。
别人问他:“你咋不着急?” 赵叔说:“急啥?庄稼有庄稼的长势,日子有日子的节奏。你越急,越容易出错;你越慢、越静,反而能把事做好。” 果然,他的大棚蔬菜长得好,卖得也贵,比别人赚得多。
赵叔说:“慢不是懒,静不是怂。你慢下来,才能看清方向;你静下来,才能找到办法。你越是着急,破绽越多,灵感也越不容易来。等你学会慢和静,就会发现,好多事都会顺着心意来。”
村里的老人常说:“日子就像熬粥,得慢慢熬,才能熬出香味。你要是火急火燎的,粥要么熬糊,要么没熬透。慢下来、静下来,才是过日子的真本事。”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