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总讲道德的人,多是想把不幸归咎给别人
村里的李大叔,以前总爱骂 “有钱人没道德”—— 看到镇上的批发商赚了钱,他就说 “那钱是坑来的”;看到有人开了新店,他就说 “肯定用了歪门邪道”。可他自己种地不勤快,庄稼长得不好,赚不到钱,却从不反思自己,总说 “是世道不好,没道德的人太多”。
周老栓跟他说:“强者从不靠道德遮羞,因为他们能靠本事赚钱;总讲道德的人,多是自己过得不好,想把不幸归咎给别人 —— 觉得‘不是我不行,是别人没道德’,这样心里能好受点。可你不想想,别人赚钱靠的是找渠道、懂经营,你啥也不学,啥也不做,咋能赚到钱?” 李大叔听了,不再总骂 “没道德”,而是跟着周老栓学种反季蔬菜,慢慢赚了钱。他说:“以前总觉得‘别人没道德才过得好’,后来才知道,自己不努力,才是过得不好的原因 —— 总讲道德,不过是给自己找借口。”
7、嫉妒你的人多是身边人,太优秀也是 “原罪”
村里的小芳,刺绣手艺越来越好,还开了自己的小店,生意很红火。可慢慢的,她发现村里的几个妇女总在背后说她闲话 —— 有人说 “她的刺绣是跟外人学的,不是正经手艺”;有人说 “她开店赚的钱不干净”;还有人偷偷把她店门口的招牌弄歪了。小芳委屈了,跟周老栓诉苦:“我没得罪她们,她们为啥总针对我?”
周老栓叹了口气:“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身边人比自己好。你跟她们以前差不多,现在你开了店、赚了钱,她们心里不平衡,就会背后捅你刀子。你没做错啥,你太优秀了,就是她们眼里的‘错’。以后多留个心眼,别啥都跟身边人说,好好做自己的事就行。” 小芳听了,不再在意那些闲话,反而更用心经营小店,还教村里愿意学的人刺绣。慢慢的,那些说闲话的人,也不好意思再针对她了 —— 因为大家知道,小芳不仅优秀,还愿意帮别人,再嫉妒就说不过去了。
8、别怕别人误解你,懂你的人不用解释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怕 “别人误解自己”—— 有回村里的补贴发晚了,有人说 “是王会计把钱贪了”,王会计急得天天跟人解释 “钱还没到账,不是我贪了”,可越解释,越有人不信,还说 “他肯定心里有鬼”。王会计郁闷了,跟周老栓诉苦:“我没贪钱,咋就没人信我?”
周老栓跟他说:“你不用让所有人都懂你,也不用怕别人误解。懂你的人,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不用你解释;不懂你的人,你再解释,他也不信。等钱到账了,补贴发下去了,大家自然就知道你没贪钱 —— 时间会证明一切。” 王会计听了,不再跟人解释,而是专心等钱到账,钱一到就赶紧把补贴发下去了。果然,大家拿到补贴后,再也没人说他贪钱了,还有人跟他道歉。王会计说:“以前总想着‘自证清白’,后来才知道,越解释越乱,不如等时间说话 —— 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也没用。”
9、人是环境的产物,圈子决定你的生活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跟 “好吃懒做” 的人混一起 —— 天天跟人喝酒、打牌,地里的活也不管了,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差。周老栓见了,跟他说:“人跟啥人学啥样,你跟懒汉混,只会越来越懒;你跟勤快人混,才会越来越勤快。你的财富,是你最要好的六个人的平均值 —— 你身边的人都穷,你也很难富;你身边的人都勤快,你也不会懒。”
小李听了,不再跟懒汉混,而是主动跟周老栓、跟村里的种粮能手打交道 —— 跟着他们学种地,跟着他们去镇上卖粮食。慢慢的,小李也变得勤快了,地里的庄稼长得好,还赚了不少钱,家里的日子也过好了。他说:“以前总觉得‘混日子挺好’,后来才知道,圈子太重要了 —— 跟啥人在一起,就会过啥样的日子。那些跟你不是一路人的,趁早别来往,不然只会被带偏。”
10、每天留两小时给自己,专注做重要的事
村里的陈老先生,退休后每天都会留两个小时 “独处”—— 早上六点到八点,不管谁找他,他都不搭理,要么看书,要么写毛笔字。有人问他 “你天天这么做,有啥用?” 陈老先生说:“这两个小时,是我给自己留的‘充电时间’—— 放下所有事,专注做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些事会成为你的‘靠山’,帮你抵御无聊和难熬的日子。”
村里的小芳,听了陈老先生的话,也每天留两个小时给自己 —— 晚上八点到十点,不看手机,不跟人聊天,专心练刺绣。慢慢的,她的刺绣手艺越来越精湛,还绣出了自己的 “招牌纹样”,不少人专门来买她的刺绣作品。有回小芳遇到 “没生意” 的难题,郁闷了好几天,可一拿起针线,专注地绣起来,就忘了烦恼,还慢慢琢磨出了 “搞刺绣体验课” 的点子,让生意又好了起来。小芳说:“每天留两小时给自己,专注做重要的事,不仅能让你变强,还能在你难的时候,给你支撑 —— 这两小时,是最好的‘投资’。”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