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替别人瞎操心,把精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村西头的王二婶,以前总爱 “管闲事”—— 邻居家孩子考试没考好,她天天去劝 “得赶紧报补习班”;张婶家的鸡丢了,她比张婶还急,跑遍全村帮忙找;连李大叔家种啥庄稼,她都要插一嘴 “种玉米不如种大豆”。可她自己家的菜园荒了,衣服堆了一堆没洗,日子过得乱糟糟的。
周老栓跟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操再多心也没用,还浪费自己的力气。你看那些天天替别人操心的,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 —— 能量都花在别人身上了,哪还有心思顾自己?不如冷血点,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菜园上,把衣服洗干净,自己的日子过顺了,比啥都强。” 王二婶听了,慢慢不再管别人的事,专心打理自家菜园,还学着做手工,日子过得充实又顺心。她说:“以前总觉得‘帮别人是好心’,后来才知道,先顾好自己,才有力气帮别人 —— 瞎操心不仅帮不了人,还耽误自己。”
2、别老说自己不行,撑住最后一口气就赢了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爱说 “我不行”—— 让他去镇上卖水果,他说 “我嘴笨,卖不出去”;让他学修电动车,他说 “我手笨,学不会”。结果别人都赚了钱、学了本事,他还在原地打转,天天唉声叹气。
周老栓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别总说自己不行,你越说,越没信心,越做不好。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厉害人?大家都是‘草台班子’,别人比你强不了多少。很多时候,拼的就是谁能撑到最后 —— 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就看你敢不敢试、能不能撑。” 小栓听了,试着去镇上卖水果,刚开始确实卖得不好,可他没再说 “我不行”,而是跟着别人学怎么吆喝、怎么跟顾客聊天,慢慢的,水果卖得越来越多。后来他又学修电动车,虽然学得多慢,却没放弃,最后也学会了。小栓说:“以前总觉得‘我不行’,后来才知道,只要不放弃,撑住最后一口气,就能做成事。”
3、别当 “受害者”,该要说法就勇敢要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爱 “忍”—— 买化肥时,商家给了过期的,他觉得 “算了,别惹事”;修拖拉机时,师傅没修好还收了全款,他觉得 “跟人吵太难看”,结果自己亏了钱,还被人觉得 “好欺负”,下次遇到类似的事,还是没人把他当回事。
周老栓跟他说:“你别总想着给别人找台阶,也别总说服自己忍。只要不是打不过、惹不起,就该勇敢要说法。你未必能拿到补偿,但别人会知道你‘不好惹’,下次不敢随便坑你。” 张叔听了,有回买种子遇到假货,他直接找商家:“你给我的是假货,要么退钱,要么换好种子,不然我就去镇上的市场监管所告你。” 商家见他态度坚决,赶紧给他换了好种子。后来再有人想坑他,一想到他上次的样子,就不敢了。张叔说:“以前总当‘受害者’,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结果总吃亏;现在该要说法就要,反而没人敢随便欺负我了。”
4、别吝啬夸人,嘴甜能赚机会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不好意思夸人 —— 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考了好成绩,她只会说 “挺好的”;看到同事的刺绣做得好,她只会说 “不错”,别人听了没什么感觉,也很少跟她多来往。
周老栓跟她说:“夸人是最不值钱的礼物,却没人不爱听 —— 老人爱听‘身体好、有福气’,小孩爱听‘聪明、懂事’,年轻人爱听‘能干、有本事’。你嘴甜一点,多夸夸人,别人开心了,自然愿意给你机会。” 小芳听了,开始试着多夸人:看到邻居家孩子考得好,她说 “这孩子真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看到同事刺绣好,她说 “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我得跟你多学学”。慢慢的,邻居总跟她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同事也愿意教她刺绣技巧,她的刺绣手艺越来越好了,还接到了更多订单。小芳说:“以前总觉得‘夸人太假’,后来才知道,真诚的夸奖能拉近距离,还能赚来机会 —— 嘴甜一点,没坏处。”
5、管住嘴,别暴露底牌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爱 “啥话都说”—— 跟同事说自己 “攒了多少钱”,跟邻居说自己 “想竞选村支书”,结果同事总找他借钱,还在背后说 “他有钱,借点咋了”;竞争对手也知道了他的想法,提前找关系,最后他没竞选上,还被同事孤立了。
周老栓跟他说:“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就是因为你把底牌都露出来了 —— 知道你有钱,就找你借;知道你想干啥,就给你使绊子。你得管住嘴,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别乱说,让别人看不透你,自然不敢随便动你。就像打牌,你把牌都亮出来,别人还能赢不了你?把牌藏好,才能赢。” 王会计听了,慢慢不再啥话都说,同事找他借钱,他就说 “我家里也紧,没多少钱”;再有竞选的想法,也不再跟人说,而是悄悄准备。后来他不仅没再被同事借钱,还成功竞选上了村会计,把工作做得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