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随便应承事儿
村西头的李大叔,以前特好面子,别人找他帮忙,不管能不能做到,都先应下来。有回邻居说 “家里盖房缺人手,你过来搭把手”,李大叔明明要去镇上卖菜,却硬说 “没问题”,结果菜没卖成,还在盖房时摔了一跤,花了不少医药费。家里人埋怨他,李大叔自己也后悔:“都怪我死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
周老栓路过,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别啥话都敢说。你随口应承的事,最后得用真金白银填坑;你吹的牛,最后得自己打自己脸。坦然说‘我不行’‘我做不到’,反而没人能抓住你的弱点。就像种地,你明明种不了三亩地,偏要硬种,最后只会两亩都荒了;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种好一亩地,反而有收成。” 后来李大叔改了毛病,有人找他帮忙,他先想 “自己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就直说,反而没人说他闲话,日子也过得踏实多了。
2、搞人脉别搞反了,要跟能帮你的人多来往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爱跟 “不如自己的人” 凑一起 —— 天天跟没工作的小李喝酒、打牌,觉得 “身边人多,人脉广”。可真遇到事了,想借钱进货,那些 “朋友” 没一个肯帮他;想找个好工作,也没人能给他搭线。小王郁闷了,跟周老栓诉苦:“我身边这么多人,咋就没人能帮我?”
周老栓笑了:“搞人脉不是跟弱者凑堆,是跟能帮你的人多来往。你跟小李天天混,他连自己都顾不上,咋帮你?你得跟镇上的批发商、村里的合作社社长多聊聊,他们能给你指路子、帮你找机会,这才是有用的人脉。就像种地,你跟野草待一起,庄稼长不好;你跟好种子、好肥料打交道,庄稼才能丰收。” 小王听了,不再跟小李天天喝酒,而是主动帮合作社社长干活,慢慢跟社长熟了,社长不仅帮他找了进货渠道,还教他做生意的门道,小王的小卖部很快就开起来了。
3、用得上的缺点是优点,用不上的优点是缺点
村里的张叔,唱歌跑调、身材也胖,可每次单位聚餐,领导都爱叫上他。有人纳闷:“张叔没啥本事,咋总受领导待见?” 周老栓跟人说:“张叔唱歌跑调,正好衬托领导唱得好;他身材胖,跟领导站一起,显得领导精神。这些‘缺点’用对了地方,就是优点。”
反观村里的大学生小吴,长得帅、学历高,可每次开会都抢着发言,把领导的风头都盖了,没半年就被调去了闲职。周老栓说:“小吴的‘优点’用错了地方,就成了缺点。成年人在社会上,得用交换的眼光看问题 —— 你有的本事,能帮到别人、不惹别人烦,才是真优点;不然再厉害,也会被人排挤。就像种地,你种的麦子再好,要是挡了别人家的庄稼采光,别人也会讨厌你;你种的豆子能帮玉米固氮,别人才会愿意跟你一起种。” 后来小吴慢慢改了爱抢话的毛病,开会时先听领导说,再补充自己的想法,慢慢又被领导重视起来。
4、高手都有点 “冷漠”,不瞎掺和别人的事
镇上的李老板,开了三家水果店,大家都说他 “厉害”,可也有人说他 “冷漠”—— 路边有乞丐乞讨,他从不给钱;同事找他帮私人忙,他也很少答应。有人问他 “你咋这么不近人情”,李老板说:“我不是冷漠,是不瞎掺和别人的人生。乞丐有乞丐的活法,我给钱反而可能让他更不想干活;同事的私人忙,我帮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最后只会拖累自己。”
周老栓很认同:“真正的高手,都懂‘不越界’。不主动管别人的事,不替别人扛麻烦,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别人负责。就像种地,你邻居的庄稼长不好,你要是天天去帮他浇水,他自己就不会上心;你让他自己琢磨,他才能学会种地。人和人相处也一样,别瞎掺和,大家都自在。” 有回村里的小王想让李老板帮他 “说情找工作”,李老板没答应,却给了他一份招聘信息,让他自己去面试。小王最后靠自己找到了工作,反而更感激李老板:“他没帮我走后门,却教我靠自己,这才是真帮我。”
5、对底层人别指望 “以德服人”,该咋样就咋样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想着 “用善良感化别人”—— 有回邻居老张借了他两百块,说 “过几天还”,结果过了半年都没动静。王会计不好意思要,还总帮老张干农活,以为老张会不好意思,没想到老张反而觉得 “王会计好欺负”,又找他借了三百块。王会计急了,跟周老栓诉苦:“我对他这么好,他咋不领情?”
周老栓跟他说:“对有些人,你越善良,他越得寸进尺。他们认知有限,你跟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你对他好,他觉得是理所当然。你该要的钱就得要,该拒绝的就得拒绝,没必要讨好,也没必要刻意拉关系。就像种地,你遇到害虫,光靠‘劝’没用,得喷农药;你对得寸进尺的人,光靠‘好’也没用,得划清底线。” 后来王会计直接找老张要回了钱,还拒绝了老张再借钱的要求,老张反而不敢再随便麻烦他了。王会计说:“以前总怕得罪人,后来才知道,该硬气的时候就得硬气,不然只会被人欺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