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给身边人下死定义,人会变路也会变
村东头的周老栓,以前总觉得邻村的张屠户 “粗鲁莽撞,靠不住”—— 有回张屠户帮人杀猪,不小心弄洒了猪血,溅了周老栓一身,周老栓从此认定他 “毛手毛脚,成不了事”。可去年冬天,周老栓的大棚被大雪压塌,急得团团转,是张屠户带着几个伙计,顶着风雪帮他修大棚,还自掏腰包买了塑料膜。周老栓看着满头大汗的张屠户,才明白 “以前的看法太死了”。
后来周老栓跟人说:“这世上哪有不变的人?以前你信得过的,说不定后来跟你走散;以前你讨厌的,说不定后来能帮你一把。你给人下了定义,就像给自己画了个圈,不仅看不透人,还容易掉坑里。就像地里的庄稼,今年长不好,明年说不定就丰收了;人也一样,别用老眼光看人,才能少走冤枉路。” 村里的小芳,以前觉得镇上的批发商 “小气抠门”,后来才发现,批发商只是对生意认真,私下里常帮农户找销路。小芳说:“不把人看死,才能看到别人的好,关系也能处得更活。”
2、别和谁走太近,留点距离才长久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跟张婶 “好得像一个人”—— 衣服一起洗,饭一起吃,家里的事也啥都跟张婶说,连自己攒了多少钱都告诉她。可后来因为一点宅基地的小事,两人吵翻了,张婶到处跟人说王二婶 “抠门、藏私房钱”,把王二婶的家底都抖了出来。王二婶又气又悔,跟周老栓诉苦:“早知道就不跟她走那么近了。”
周老栓叹了口气:“跟人走太近,就像把自己的软肋递出去。哪天反目了,你说过的话、你的弱点,都会变成别人伤你的刀子。保持点距离,不仅不会因为看清对方的缺点失望,还能让关系走得稳。就像种庄稼,苗长得太密会争养分,留够间距才能长得好;人和人相处也一样,留点空隙,才不会互相挤兑。” 后来王二婶再跟人相处,不再啥话都说,反而跟张婶慢慢缓和了关系 —— 偶尔一起唠唠嗑,不再掺和彼此的家事,倒比以前自在多了。
3、高手和你没差啥,就差 “能做到” 这三个字
村里的后生小栓,总觉得 “高手都是天生厉害”—— 他看镇上的李老板开了三家水果店,羡慕得不行,总说 “李老板有人脉、有本钱,我比不了”。可周老栓跟他说:“李老板刚开始卖水果时,跟你一样,推着小车走街串巷,没比你多啥。他能成,是因为你做不到的事,他能做到。”
小栓后来才知道,李老板每天凌晨三点就去批发市场挑水果,不管刮风下雨都不间断;他自己总说 “起不来”,每次都等到太阳出来才去,好水果早被人挑走了。李老板还敢试着把水果卖到城里的超市,小栓却怕 “赔本”,连镇上的集市都不敢去。小栓终于明白:“高手不是比你多啥,是你觉得难的事,他觉得是平常。你做不到早起,他把早起当习惯;你不敢跳出舒适圈,他觉得待在圈里才难受 —— 差的就是这点‘能做到’的劲。” 后来小栓学着早起进货,慢慢也把水果卖到了城里,生意越来越红火。
4、觉得自己聪明的人,才最糊涂
村里的陈会计,以前总觉得自己 “脑子灵,比别人强”—— 他会算账,能把村里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就觉得 “没人比我会算账”,不再学新东西。去年村里引进了电脑记账,陈会计不会用,看着年轻人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他却连打字都费劲,最后只能把会计的活让给了别人。陈会计郁闷了好几天,周老栓跟他说:“你以前总觉得自己聪明,就懒得学新的,结果被落下了吧?觉得自己蠢的人,才会一直学;觉得自己聪明的人,反而容易躺在老本上睡大觉。”
陈会计听了,开始跟着年轻人学电脑,虽然学得慢,却每天都练。后来他不仅会电脑记账,还学会了做电子表格,村里又把重要的账目交给了他。陈会计说:“以前觉得自己聪明,其实是糊涂;现在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会的,反而能进步。就像种地,觉得自己啥都会的人,不会去学新的种植技术;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会跟着学,庄稼才能长得好。” 村里的李大叔,以前也觉得自己 “会种地,不用学”,后来听了陈会计的事,也开始学种反季蔬菜,最后赚了不少钱。
5、跟年长的人打交道,多份礼貌多份收获
村里的老支书,退休后总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抽烟,年轻人觉得他 “老了,没用了”,路过都不怎么打招呼。可周老栓每次路过,都会跟老支书唠几句,帮他递个烟、倒杯水。有回村里想申请救灾款,大家都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周老栓去问老支书,老支书跟他说:“先找镇上的民政所,填张申请表,再让村主任盖个章,记得把受灾的照片带上 —— 我以前办过这事,错不了。” 周老栓照着做,没几天救灾款就批下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