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往那儿一站,不用说话,别人就愿意尊重他;有的人咋咋呼呼,反而没人把他当回事。这不是因为钱多、地位高,是身上有股 “气场”—— 不是啥玄乎的东西,是从眼神、动作、做事态度里慢慢攒出来的。
1. 眼神得练,别让人一眼看透你
跟人打交道,第一眼瞅的就是眼神 —— 你眼神飘,别人觉得你没底气;你眼神慌,别人觉得你心里有事;你眼神太直,别人一眼就能把你看透,自然不会太尊重你。村里的老支书就很会练眼神,没事的时候,他总爱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盯着远处的山尖看,眼神稳稳的,不飘不晃。跟人说话时,他眼神总平和地看着对方,不躲不闪,让人觉得踏实、靠谱。
老辈人常说 “眼神藏着心事”,你经历的事、心里的想法,都会从眼神里露出来。想让人尊重,就得练出 “稳当” 的眼神。平时没事,你也可以像老支书那样,盯着远处的树、远处的山,慢慢看,别着急移开,时间长了,眼神就会变得沉稳,不会轻易被人看透。村里的小李以前眼神总飘,跟人说话不敢对视,后来跟着老支书练眼神,慢慢的,眼神稳了,跟人打交道也敢抬头了,别人也觉得他 “变稳重了”。小李说:“眼神练好了,自己有底气,别人也愿意高看一眼。”
2. 肢体动作别太多,少动更显沉稳
村里总有人说话时爱 “手舞足蹈”,一会儿比划这个,一会儿指点那个,看似热闹,实则让人觉得 “不踏实”—— 好像怕别人听不懂,非得靠动作解释。老辈人常说 “话够清楚,不用比划”,只有说不明白的时候,才需要靠动作补。真正有气场的人,说话时动作很少,除非要重点强调,才轻轻做一两个动作,反而让人觉得 “不怒自威”。
村里的老周就是这样,跟人聊种地的事,坐在那儿,手放在膝盖上,很少乱动,只有说到 “这块地得深耕” 时,才会伸手比划一下 “得挖这么深”。别人听他说话,都觉得有条理、靠得住,愿意跟着他学。反观村里的王婶,说话时总爱拍别人胳膊、指别人肩膀,反而没人认真听她说话,觉得 “太咋呼”。老周说:“动作多了,像田里的杂草,看着乱,还抢了庄稼的风头;动作少点,像地里的麦苗,整整齐齐,让人看着舒服。”
3. 微笑就好,别哈哈大笑没分寸
村里有人觉得 “哈哈大笑显热情”,跟人聊天时总爱笑得前仰后合,可在别人眼里,这是 “没气场” 的表现 —— 有时候是为了掩饰尴尬,有时候是想讨好别人,反而让人不尊重。老辈人常说 “笑要藏三分,才显稳重”,跟人打交道,嘴角轻轻带点笑,让人觉得亲切就行,别笑得太疯、太没分寸。
村里的小芳以前就爱哈哈大笑,跟人说话没两句就笑得直不起腰,别人表面跟着笑,背后却说 “没个正经样”。后来她听了老支书的话,慢慢改了,跟人说话时只轻轻微笑,反而让人觉得 “端庄、靠谱”,愿意跟她来往。小芳说:“以前觉得哈哈大笑显热闹,后来才知道,没分寸的笑,反而让人看轻自己。”
4. 做事得理直气壮,没底气没人信
村里总有人做事 “畏畏缩缩”,想种玉米,怕种不好;想开小卖部,怕没人来,结果啥也没干成。老辈人常说 “自己都没底气,别人咋信你”,不管做啥,你得先信自己 “能做成”,理直气壮去干,别人才会跟着信你、支持你。要是你自己都犹豫,别人只会觉得 “你在闹着玩”,没人愿意帮你。
村里的老陈想种反季蔬菜,一开始没人信他,觉得 “咱这地方冷,种不活”。可老陈没犹豫,理直气壮地搭大棚、买种子,还跟人说 “我查过资料,咱这气候能种,只要管理好,肯定能收成”。慢慢的,有人被他的底气打动,跟着他一起种,最后真的赚了钱。老陈说:“做事就得理直气壮,你越有底气,支持你的人越多;你越犹豫,越没人信你,最后只能干着急。”
5. 家里的事别乱说,藏着才显神秘
村里总有人爱跟人聊 “家里的事”,收入多少、孩子在哪上学、老人身体咋样,啥都往外说。可你不知道,别人问这些,不是真关心,是在 “试探你”—— 看你有没有靠山、好不好拿捏。村里的王婶以前就爱说家里的事,跟人说 “我儿子一个月赚三千”“我家存了两万块”,结果有人找她借钱,她不借,别人就说 “你家又不缺钱,咋这么小气”;还有人占她家门口的地,说 “你家日子过得好,让点地咋了”。
老辈人常说 “家里的事别外露,藏着才安全”,别人问你家庭情况,你可以礼貌地跳过,说 “家里都挺好的,没啥特别的”,别啥都跟人说。村里的老周就很会藏,别人问他 “家里收入咋样”,他就说 “够花,还能攒点”;问他 “孩子在哪上班”,他就说 “在外面干,挺好的”,别人摸不透他的底,反而不敢随便欺负他。老周说:“家里的事藏着点,保持点神秘,别人才会尊重你,不敢随便拿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