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斋的晨光透过古朴木窗棂,在洁净的修复台上洒下细碎斑驳。顾云深蹲在台前,神情专注,正将准备移交李警官的顾家宋刻本逐本整理——昨日已与沈砚辞商定,今天便将所有相关古籍、雕版模板及沈父日记一并送往警局归档,以了却爷爷与沈父未竟心愿。最左侧那本《论语》宋刻本的页间,还残留一点陈年浆糊痕迹,是上次在云台山寺受潮所留。她想着务必修复平整再移交,便取出专用羊毛笔与一小块乌润松烟墨,准备运用家传“顾氏修复术?揭页法”,小心分开粘连纸页。
笔尖刚探入微启的纸缝,便触到一丝异于寻常的阻力——非纸张自然粘连的滞涩,而似有某种极纤薄的异物嵌在其中,触感如微小棉絮。顾云深下意识屏息,指尖极轻极稳地捏住书页边缘,凝神静气,一点一点缓缓外揭。淡褐色古纸在晨光中发出细微脆响,当粘连处终被完全分开的刹那,一张折叠得极细的米黄色信笺悄然飘落,掉在冰凉青石地板上,上面还沾着一点松烟墨的微小残痕——那墨色,正是爷爷生前最喜爱、也最独有的。
“找到什么了?”沈砚辞端着刚煮好、氤氲热气的腊梅蜜茶走来,见顾云深正盯着地上信笺发愣,便弯腰拾起。当指尖触到信笺那独特而熟悉的质地时,动作骤然顿住——这分明是当年顾爷爷最偏爱、也最常用的富阳竹纸,虽比宋刻本纸张更薄,质地却更为柔韧,“是……爷爷的字迹?”
信笺被缓缓展开,一股淡淡樟木幽香随之逸散,正是问渠斋里那口老樟木箱特有气息,显然此信已被精心藏匿多年。纸上字迹确凿是顾爷爷晚年笔锋,笔画间虽带一丝岁月留下的颤抖痕迹,却依旧透着一股坚韧力量:“阿砚(沈父)亲启:若故儿(顾云深)与砚辞(沈砚辞)能见此信,想必‘鸠鸟’已露颓势。吾藏最后一批彼等劫掠之古籍于城郊关帝庙戏台之下,以刻有雷纹之石板密封,开启之钥需顾家腊梅纹铜片与沈家辨纹钥相合——此批古籍乃‘鸠鸟’仿刻之铁证,内夹吾与‘鸠鸟’交涉之字据,可洗清顾沈两家蒙受之冤屈。切记:启箱务必使用‘顾氏修复术?柔启法’,万勿施以蛮力,恐损毁其中古籍。”
“关帝庙戏台!”顾云深声音里瞬间盈满惊喜,她猛然忆起老周昨日闲聊时提及,城郊那座关帝庙正是“鸠鸟”早年频繁活动的据点之一,去年因修缮工程停工,至今仍被围挡严密所围,“难怪李警官昨天说,‘鸠鸟’残余势力最近总在关帝庙附近鬼祟徘徊,原来他们是在找这批古籍!”
沈砚辞握着信笺的手不自觉地轻收紧,指尖下意识将信笺边缘那道深刻折痕抚平——这封本应由父亲亲启的信,兜转最终由他们二人发现,仿佛两代人隔着漫长时光,无声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接力传递。他想起父亲日记里那最后一句戛然而止、未能写完的话:“关帝庙有顾兄所托,需护……”原来父亲当年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正是关于守护这批古籍的嘱托。“我们得立刻赶过去,”他语气坚决,“不然等‘鸠鸟’的人先一步找到,这批至关重要的铁证就危险了!”
顾云深毫无迟疑,立刻取出爷爷留下的《古籍修复手札》,迅速翻到记载“柔启法”那一页——上面以工笔细线勾勒着详细操作图示,并配以文字说明:“以松烟墨调和顾氏秘制之水(顾水),均匀涂抹于石板缝隙,待水汽充分渗入,以牛角刮刀循纹理轻撬,借其力缓缓启之。”她即刻从修复工具包中掏出那把光滑温润的牛角刮刀,又将昨日特意带在身边的腊梅纹铜片和沈家的辨纹钥牢系腰间。“老周之前提过,”她补充道,“关帝庙戏台那些石板是明代旧物,缝隙里嵌着当年粘合用的糯米灰泥,用顾水浸泡软化最为有效。”
话音未落,老周的电话便急促打了进来,语气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更焦急:“小顾、小沈!李警官刚刚查到,‘鸠鸟’残余势力今早租了辆货车,已往关帝庙方向去了,线报说他们要去‘运走最后一批货’!你们俩赶紧过去!我已联系了苏州的老伙计往那边赶,尽量帮你们拦一拦!”
“我们马上出发!”沈砚辞果断挂断电话,将那张承载家族命运的信笺小心夹进《古籍修复手札》中,又顺手帮顾云深拎起那个装着重要修复工具的铁皮盒,“李警官的人已在赶赴关帝庙的路上,我们先去现场,等他们支援——别担心,我们有‘柔启法’和钥匙在手,一定能比他们先一步找到古籍。”
顾云深用力点头,最后一丝不苟地检查了一遍准备移交的宋刻本,确认它们都已妥善收进防水袋中,才紧跟着沈砚辞快步向门外走去。晨光熹微,巷口腊梅枝头还挂着晶莹露珠,清冷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她忽然想起信笺中那句“可洗清顾沈两家冤屈”,眼眶不由得微微发热——爷爷和沈父当年背负沉重污名与压力,默默守护这些古籍的秘密,而今天,终于能凭借他们手中这封信、这把钥匙,以及即将寻获的古籍,为两家人彻底洗刷多年冤屈,还祖辈一个迟来的清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琉璃碎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