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辞将热好的包子塞进顾云深手中,顺手翻阅笔记。
某一页上,他父亲年轻时清秀的字迹跃然纸上,与日记内容相互印证。
“这本笔记,”他抬头,眼底漾开暖意,“该放在教室核心展架。让每个学员看到,顾家的手艺,沈家的追寻,从来不是孤立。它是代代人用心火接续点燃的明灯。”
午后,两人将修复完美的《金刚经》小心放入特制锦盒,垫好无酸衬纸。
顾云深用剩余原液调配了一小瓶样品,贴上“古法槐米石灰水除霉样本(陈化逾二十载)”标签,置于台面:“留给学员做对比实验,让他们亲手验证古老智慧的深沉力量。”
沈砚辞在教室展示墙布置好核心展位,将锦盒、顾老笔记与沈父日记并排陈列。
阳光透过百叶窗,顾柔抚过这些承载记忆与精神的物件。“老周来信,竹制课桌下周初送到。王婶的雷纹围裙样品也送来了,让你试试。”
顾云深拿起靛蓝色围裙展开,裙摆雷纹针脚细密古朴,中央用金线绣着飘逸的“问”字。
他系上围裙,尺寸合身,一股混合荣耀与责任的实感落于肩头:“学员穿上它,才会真正感到,踏上的不仅是技艺之路,更是与历史对话的修行。”
暮色渐临。顾云深将陶瓮仔细擦拭,请回带锁抽屉,与爷爷那柄光滑的老木槌相伴。
沈砚辞协助将锦盒收入恒顾恒湿柜,锁扣“咔哒”轻响。他拿起那杯冷掉的咖啡,在顾云深眼前晃了晃:“明天必须喝完‘续命水’再开工,不能再忘。”
顾云深点头,心田暖流涌动。这场霉斑危机,宛如钥匙,为他更深开启了“传承”之门——它不仅是守护器物秘方,更是将工匠精神、珍贵技艺与敬畏之心,充满生命力地传递下去,如同槐米石灰水的陈化,需时间沉淀,耐心坚守,方能焕发顾润恒久之光。
两人并肩走出问渠斋。巷口老槐树枝叶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为他们化解危机、坚守传统而轻轻鼓掌。
然而,当他们身影消失在巷口拐角,对面茶馆二楼,一个隐在窗后阴影里的身影,缓缓放下了望远镜。
那人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面赫然是《金刚经》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他按下发送键,一条加密信息悄无声息地传出:
“目标已修复。疑与‘钟楼’秘钥有关。可否按计划截取?”
夜色悄然覆盖了老街,问渠斋温暖的灯光背后,新的暗流已开始涌动。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琉璃碎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