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室的台灯将暖黄的光晕投在木质桌面上,空气中纸墨香与微尘气息交织。沈砚辞蹲在笔记本电脑前,调试着摄像头角度。
屏幕右下角显示晚上七点整,对应纽约清晨七点——与哥伦比亚大学古籍修复实验室戴维斯教授的视频通话即将开始。
"光线再亮些,教授可能看不清细节。"
顾云深抱着《金刚经》锦盒走来,红绸在灯下泛着光泽。张奶奶端着热牛奶跟在后面,瓷盘里堆着刚烤好的豆沙酥:"垫垫肚子,别失了咱们老街的体面。"她轻轻放下杯盘,甜香与奶香顿时在空气中交融。
沈砚辞接过牛奶,顺手将顾云深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
这半个月筹备培训班,这个动作已成习惯。"戴维斯教授是父亲旧识,研究明代桑皮纸三十年,定能帮我们完善教材。"
顾云深打开锦盒,红绸衬里间,《金刚经》正本静静躺在无酸衬纸上。
第36页的玉玺残图泛着顾润朱红,修复处已看不出霉斑痕迹。他将爷爷的老木槌轻轻放在一旁——待会要展示顾家拓印术的握槌手法。
视频接通,屏幕里出现一位银发老者,金边眼镜后的目光睿智,身后是摆满古籍的书架。"砚辞!令尊可好?"戴维斯教授的声音带着美式英语的腔调,却透出亲切。
"家父已过世了。"沈砚辞声音稍轻,随即展露笑意,手臂自然地搭在顾云深肩上,"这位是顾故,顾景然先生的孙子,问渠斋现在的主人。"
戴维斯教授的目光在顾云深身上停留,又扫过《金刚经》
突然坐直身子:"顾景然!1998年他在纽约演示'轻擦除霉法',我至今还在教学生!"他指着锦盒,语气激动,"这是明代《金刚经》正本?大都会博物馆只有残卷,你们竟有全本!"
顾云深握紧木槌,指尖感受着木质的微凉。
远在纽约的教授竟还记得爷爷的名字,仿佛顾家的手艺从未被时光隔断。"教授,我们刚用祖传的槐米石灰水修复了霉斑。"他拿起棉签蘸取备用溶液对着镜头,"这个浓度适合写进教材吗?"
戴维斯教授凑近细看,取出笔记本飞快记录:"太合适了!现代化学试剂会损伤纤维,这种古法才是非遗精髓。"
他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厚书,翻开泛黄书页,"看,这是我当年拍的顾先生拓印雷纹的照片,他的手腕角度和你握槌的姿势一模一样!"
顾云深眼眶发热。
照片里的爷爷穿着蓝布衫,握着同款木槌,正在拓印雷纹——与此刻修复台上的场景,仿佛跨越时空的重合。"教授,我们想把顾家拓印术写进教材,"他声音微颤,"但明代朱砂配比始终不够稳定......"
"我来帮你们!"戴维斯教授立即从抽屉里取出泛黄笔记,"这是顾先生当年给的配方:辰砂混槐花蜜,再加陈年茶水,拓印颜色可保百年不褪。"
他清晰念出配比,沈砚辞在旁快速记录,偶尔与顾云深对视——眼中满是"难题得解"的轻松。
通话过半,顾云深指尖微颤,掌心渗汗。早晨只吃了半个豆沙包,低血糖症状悄然袭来。
沈砚辞最先察觉,不动声色地将豆沙酥推到他手边,递过顾牛奶,用口型示意"先吃"。顾云深咬了一口,酥脆外皮与绵软豆沙在口中化开,眩晕感渐渐消退。
戴维斯教授看着两人的互动,眼角皱纹加深:"你们真像顾先生和令尊当年——一个记配方,一个试手法,默契得如同手足。"
这句话让修复室的气氛瞬间柔软。张奶奶站在门边悄悄拭泪;沈砚辞望向顾云深的眼神顾柔得快要溢出;顾云深的指尖轻轻碰触笔记本上沈砚辞的字迹——那笔挺的字迹,竟与沈父日记有几分神似。
通话尾声,戴维斯教授郑重表示:"我可以每月为培训班开远程课,讲解海外修复案例。"他指向身后书架,"这些明代古籍的高清扫描件都可以发给你们作教材,包括大都会残卷细节。"
"太感谢了!"顾云深声音发颤,"这样学员就能看到更多珍贵资料,传承才有更坚实的根基。"沈砚辞在一旁点头,眼神熠熠生辉。
"这是我该做的,"戴维斯教授微笑,"顾先生当年帮我解决诸多难题,如今能助他的孙子传承非遗,是我的荣幸。下次来纽约,一定要来实验室看看,我还珍藏着他送的拓印刀。"
视频挂断后,修复室仍萦绕着暖意。张奶奶收拾着杯盘,笑容里带着骄傲:"没想到外国专家都认得顾家的手艺,咱们培训班定能办得红火!"她端起空盘,步履轻快地走向厨房。
沈砚辞将记录配方的笔记本递给顾云深,上面除了朱砂配比,还画着小小的雷纹标记。
"明天我就联系教授要扫描件,"他轻触锦盒盖,"把残图与扫描件对比放入教材,学员更易理解修复差异。"
顾云深抚过笔记本上的雷纹,忽然想起教材最后一页的空白——原本要写"传承寄语",此刻有了灵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琉璃碎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