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熙的父母在美国开了一家干洗店,生活依然拮据。赵父为了养家糊口,工作非常辛苦,一位雇主这样形容他:"从周一到周六他的生活中只有工作。"
2.2 校园生活的孤独与排斥
刚到美国时,赵承熙很不适应。据邻居回忆,每次赵承熙放学回家就会又哭又闹,称再也不想回学校了。在学校里,他因为语言障碍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很难融入同学中。
赵承熙的小学同学说,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三年的课程,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被孤立的处境。
到了初中,赵承熙的情况变得更糟。1999年,美国发生了着名的哥伦拜恩校园枪击案,当时15岁的赵承熙对两名凶手哈里斯和克莱伯产生了崇拜之情。在一次西班牙语课上,老师发现他在纸上写着"草你们所有人,我希望你们全在地狱中被焚烧!"又一次,赵承熙在作业本上写着"重复一次哥伦拜恩"。
学校因此找到赵承熙家长谈话,随后他被介入精神治疗。医生诊断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选择性缄默症,这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2.3 大学时期的异常表现
2003年,赵承熙高中毕业,GPA平均分3.5,B+这个等级,算是中上水平。他进入了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最初主修商业信息技术,但在大三改修英语。
大学期间的赵承熙更加孤僻。他住在六人一间的宿舍里,但很少与室友交流。室友描述他"从不直视任何人的眼睛。即便是你跟他说'嗨',他也是不理不睬直接从你身边走过。"
赵承熙在自我介绍时不说话,在签名册上写了个问号,因此同学们都叫他"问号小子"。他的一位大学老师尼基·乔瓦尼后来说,当他听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立马就猜到凶手是谁了,因为赵承熙在文学院课上写的剧本太吓人了,充满暴力与淫秽。
赵承熙写的剧本《理查德·麦克比夫》和《布朗斯通先生》充满了暴力和复仇情节。在《理查德·麦克比夫》中,一个13岁的男孩怒骂继父,威胁他并企图把自己没吃完的麦片棒塞进继父的喉咙。在《布朗斯通先生》中,角色说:"我想杀了他。我想看他流血,就像他让我们孩子们流血那样。"
2005年秋天,赵承熙的行为变得更加异常。他整天戴个墨镜,上课的时候经常生气,一惊一乍的,还总是在课桌下面偷拍女同学的腿。如果有女同学对他表示不满,他还会写一些充满暴力与淫秽的诗歌来对其进行恐吓。
三、悲剧的导火索:爱情与梦想的破灭
3.1 单恋的苦涩
据调查,赵承熙在大学期间迷恋上了18岁的大一学生艾米丽·希尔舍,这可能是他在宿舍首先杀害她的原因。
艾米丽是一个热爱马匹的乡村女孩,来自弗吉尼亚州拉帕汉诺克县的一个典型美国乡村。她经常在家乡和母亲一起骑马和打猎,因此上大学后选择了马类研究和动物管理专业。
然而,艾米丽有自己的男朋友卡尔·索恩希尔,两人的关系一直时好时坏。最近,艾米丽又和卡尔恢复了联系。两人"旧情复燃"令赵承熙妒嫉如狂。
警方调查发现,上周末艾米丽曾和卡尔一起出去约会,可能恰好被赵承熙看到了;也可能卡尔16日早晨将女友送回学校时,正好被赵承熙发现了。这成为了触发赵承熙实施血腥报复的导火索之一。
3.2 作家梦的破碎
虽然赵承熙在英语表达上有困难,经常因用错词语被同学嘲笑,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成为作家。大二时,他从商业信息技术转入英语系,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着名作家。
然而,赵承熙的作家之路屡屡受挫。姐姐赵善卿曾发现一封来自纽约一家出版社的退稿信,自从接到这封信,赵承熙变得更加消沉自闭,他的英语成绩从"B"下滑到"D"。
赵承熙在写作中构建了一个幻想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名叫杰利的超模女友,而把自己称为史班奇;他睡觉时要开着灯,经常在睡梦里呻吟、哀叹;而且,他还在宿舍墙上胡乱涂写着歌曲《闪耀》的歌词:"给我一个指示/为我指明方向/告诉我向哪里看/告诉我会发现什么/哦,天堂,让你的光芒闪耀……"
3.3 心理问题的忽视
赵承熙的异常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英语系前主任卢辛达·罗伊开始一对一辅导赵承熙,她还劝赵承熙去看心理医生,但赵承熙敷衍说已去看过。
罗伊甚至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用一个已经去世教授的名字给自己的助手定了个暗号,假如听到他打电话说起这个名字就立马通知保安去救他。罗伊后来表示他也报过警,但警方说赵承熙没有任何明确的威胁行为,所以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