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计划:
1. 情报收集组:负责收集团伙成员的活动轨迹和藏身地点。
2. 抓捕行动组:负责对确定的目标实施抓捕。
3. 证据调查组:负责收集和固定犯罪证据。
4. 审讯攻坚组:负责对抓获的嫌疑人进行审讯,获取更多线索。
5. 后勤保障组:负责行动中的物资和通讯保障。
这种全面部署,确保了抓捕行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4.2 关键嫌疑人的逐一落网
根据柴国利提供的线索,警方首先锁定了团伙中的其他成员。抓捕行动按计划展开:
1. 肖力抓捕:6月18日,昆明至北京的62次列车上的乘警接到通知,车上可能有一名27岁的男子,佳木斯人,名肖力,带其妻子及一名5岁的男孩,有枪。19日凌晨3时,乘警在7号车厢6号下铺发现了肖力。中午12时,乘警以查票为名确认其身份后,两名乘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肖力制服。肖力未作任何反抗,平静地说:"不用这样,只要别为难我的老婆孩子,我和你们走,跟你们说。"
2. 杨天勇抓捕:考虑到杨天勇曾是警察,有枪且心狠手辣,警方为确保万无一失,动用了上百警力。然而,抓捕过程却异常顺利,杨天勇未作任何抵抗就束手就擒。
3. 肖林抓捕:团伙中的另一名核心人物肖林是在其租住的住处被捕的,也未遇到较大的反抗。警方到达时,发现其家眷正在打麻将,孩子们在玩耍,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4. 其他成员抓捕:杨明才、腾典东、左曙光等人也相继落网,整个抓捕行动进展顺利,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抓捕一名团伙成员时,警方采用了巧妙的策略。他们假装收猪,故意压价激怒嫌疑人,当嫌疑人转身去拿钢筋时,警方迅速将其制服。
4.3 证据收集与案件突破
随着团伙成员的陆续落网,警方开始了细致的证据收集工作。他们搜查了团伙成员的住所、作案地点和销赃渠道,获取了大量关键证据:
1. 作案工具:包括枪支、弹药、匕首、手铐、军警制服等。
2. 车辆物证:追回了部分被抢车辆,以及作案时使用的车辆。
3. 通讯记录:通过分析团伙成员的通话记录,确认了他们的联系网络和犯罪活动。
4. 财务证据:查获了大量赃款和销赃记录,证明了犯罪所得的流向。
5. 供述材料:通过对团伙成员的审讯,获取了详细的犯罪供述和指认。
特别重要的是,警方找到了团伙用来肢解和销毁尸体的工具和场所,包括煮尸用的高压锅和冰柜,这些物证成为了指控犯罪的重要证据。
通过对这些证据的分析和整合,警方成功还原了该团伙25起抢劫杀人案的详细经过,为案件的起诉和审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铁证如山:犯罪事实的全面揭露
5.1 犯罪时间与地域分布
通过对杨天勇等7名被告人的审讯和证据核实,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确认,该团伙从1997年4月16日至2000年5月31日期间,在昆明市及周边地区共作案25起,形成了一张密集的犯罪网络。
从时间分布来看,该团伙的犯罪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阶段(1997年4月-1998年4月):共作案5起,主要是试探性作案,积累经验。
2. 发展阶段(1998年5月-1999年12月):共作案15起,犯罪手法逐渐成熟,暴力程度升级。
3. 高峰阶段(2000年1月-5月):共作案5起,犯罪活动达到顶峰,更加肆无忌惮。
从地域分布来看,该团伙的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昆明市的官渡区、五华区、西山区等繁华区域,以及昆明周边的禄丰县等地。这些地区交通便利,车辆往来频繁,便于作案后迅速逃离。
5.2 犯罪手段与特点分析
通过对25起案件的综合分析,警方和法院总结出了该团伙犯罪的六大特点:
1. 冒充军警:团伙成员经常穿着军警制服,使用假证件,以执法检查为名拦截车辆,这种身份伪装大大降低了受害者的警惕性。
2. 暴力升级:从最初使用匕首、手榴弹等冷兵器,发展到后来使用枪支,暴力程度不断升级,甚至当着警察的面杀人。
3. 毁尸灭迹:为了消除证据,该团伙在杀害受害者后,通常会进行肢解,并通过煮熟喂动物或焚烧后丢弃的方式销毁尸体,手段极其残忍。
4. 目标明确:主要选择高档车辆如三菱吉普车、尼桑公爵王、奔驰车等作为抢劫目标,这些车辆价值高,易于销赃。
5. 分工明确:团伙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杨天勇负责策划指挥,肖林负责具体行动,其他人各有职责,配合默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