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的歌厅,是杜少平犯罪的温床。他靠着歌厅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人脉,开始放起了高利贷。张玉和,是当地的一个小老板。2007年,他获得了新晃唯一一家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权。2013年,合同需要续签,但要30万元的资金。张玉和与其他人东拼西凑,只凑到了22万元。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杜少平。
杜少平借给他8万元,打了欠条"今借杜少平8万元现金"。张玉和承诺半年内还钱。然而不到一个月,一个叫姚才林的人就找上门来,向张玉和索要8000元利息。张玉和这才发现,自己借的是高利贷。
利滚利,要还的钱越来越多,张玉和实在是无力偿还。于是杜少平的手下开始用各种方式,逼迫张玉和还钱。电话轰炸是小事,砸门、口香糖堵锁更是家常便饭。杜少平还曾带人,把张玉和狠狠打了一顿,然后丢到冰冷的河水泡着,捞上来再拉到杜少平面前跪着。
6.3 心理测试:真相的揭示
在庭审中,关于"被告人罗光忠是否参与锤杀邓世平老师"的事实认定上,被告人杜少平、罗光忠的供述存在分歧。杜少平声称罗光忠也持锤子击打了被害人邓世平的头部,但罗光忠辩解自己没有参与击打,连头都扭开,不敢看邓世平的脸。
为了查明真相,湖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对杜少平、罗光忠进行测谎试验(心理测试检验)。结果表明杜少平"在击打被害人相关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理反应","倾向认定杜少平击打被害人嫌疑";未发现罗光忠在击打被害人相关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理反应,据此可以"排除罗光忠击打被害人的嫌疑"。
这一测试结果揭示了杜少平的心理状态。他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异常,对暴力行为有特殊的心理满足感。
七、社会震荡:案件的深远影响
7.1 全民关注:舆论的力量
"操场埋尸案"持续时间长达16年,涉案的公职人员多达19名,牵连政府机构数个,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媒体对"操场埋尸案"相关进展情况进行报道后,广大人民群众义愤填膺、深恶痛绝,通过各种平台表达了对涉该案的黑恶势力"保护伞"进行严惩的强烈要求。
"操场埋尸案"被《人民法院报》评为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湖南法院也将其纳入2019年湖南扫黑除恶的典型案例。
2020年"操场埋尸案"被写入"两高"的工作报告,并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将此案写入2021年工作报告并入选典型案例,此案专案组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集体"。
7.2 法治进步:制度的完善
"操场埋尸案"的告破是中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起案件推动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打击力度。它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操场埋尸案"相关公职人员渎职犯罪案一审宣判,充分体现了相关单位在惩治涉黑涉恶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协作配合精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个系统工程,深挖黑恶势力滋生根源,铲除黑恶势力生存根基,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需要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相关单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7.3 社会反思:正义的思考
"操场埋尸案"引发了全社会对司法公正、权力监督、社会治理等问题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与打击犯罪相比,预防犯罪、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更为重要。
《光明日报》评论道,在本轮扫黑除恶中,邓世平案终得沉冤昭雪。但这种正义实现方式偶然性太高,复制模仿的社会代价太大。因而在揭开埋尸案真相之余,我们更要汲取教训,思考如何在正常社会环境里,在法定的程序内为公民提供一条安全和自救的畅通途径,防止类似悲剧重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认为,本案除犯罪人作案动机之卑劣、手段之残忍外,更令人愤慨的是当地政府及相关责任人员的不作为。涉及渎职犯罪的相关公职人员遍布新晃和怀化多个部门,包括公安、检察、政法委等,这些官员或明或暗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法律程序失灵。真相埋得再深,终要大白于天下,但是,迟来的正义终非正义,如何构建完善健全的司法救济渠道,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维护司法系统的高效透明,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
7.4 个人悲剧:家庭的破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