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建兴十二年,岁次甲寅,清明吉日,大汉皇帝禅,谨以清酌庶羞,敢昭告于大汉阵亡将士之灵:
呜呼!
赫赫炎汉,天命所归。逆魏篡鼎,裂我河山;东吴叵测,窥伺江表。豺狼当道,神器蒙尘!尔等忠勇之士,秉忠贞之志,守社稷之重,执干戈以卫疆圉,履锋镝而安黎庶!或血染潼关,骨碎雄堞,以血肉筑铁壁;或殒身陇坂,魂寄羌笛,化星月照边陲;或折戟汉水,魄绕巴山,随波涛镇山河!金鼓震天而肝胆不夺,烽烟蔽日而义不旋踵!生为人杰,卫我河山;死作鬼雄,震慑奸邪!尔等之功,重于泰山,巍巍乎不可量!尔等之名,光昭日月,灿灿乎永世存!朕,与百官万民,泣血锥心,永志不忘!
今立此陵,树此碑,铭尔姓字,录尔生平。非惟慰英魂于九泉,寄哀思于永夜;亦欲彰忠烈于万世,立楷模于千秋!使天下知,凡为我大汉捐躯者,生享尊荣,死受血食,名垂金石,俎豆馨香,永祀不绝!朕在此立誓:凡阵亡将士之家,父母妻儿,朝廷养之抚之,岁察养身(指每年派官员实地核查抚恤落实情况),永无匮乏!
魂兮归来!观此陵阙,巍巍如山,永镇乾坤!
魂兮归来!享此粢盛,郁郁其芳,长飨甘旨!
魂兮归来!佑我华夏,扫清六合,永靖烽烟!伏惟尚飨!”
祭文读罢,字字泣血,句句含悲。刘禅将祭文郑重置于主碑前香案之上。他率先拈起三炷最粗大的清香,就着长明烛火点燃。青烟袅袅,在细雨中升腾、弥散。刘禅双手持香,对着前方那如林耸立、沉默无声却仿佛蕴藏着千军万马之气的黑色碑阵,深深三揖!每一次躬身,都至诚至敬,每一次直起,都带着沉痛的力量。
“行礼——!”礼官肃穆高唱,声音穿透雨幕。
“拜——!”祭台上下,诸葛亮、赵云、魏延、姜维等文武百官,以及远处如海潮般的数万军民,同时深深拜下!动作整齐划一,如同风吹麦浪。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悲怆而雄浑的洪流,包含着无尽的哀思、崇敬与誓愿,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绵绵细雨都震散!
细雨依旧无声飘洒,浸润着每一块冰冷的石碑,洗刷着碑上那一个个被雨水浸润得更加清晰的名字,仿佛在为长眠的英魂垂泪。青石上那凹陷的刻痕,在蒙蒙天地间,仿佛拥有了生命,正无声地注视着这片他们用热血浇灌、用生命扞卫的土地。
人群中,董老汉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打着补丁却干净整洁的衣服,拄着一根木棍,在老伴和邻里的搀扶下,早已泪流满面。他浑浊的老眼焦急地在如林的碑阵中搜寻。终于,在碑林靠西的一隅,他看到了那块刻着“李二狗”的黑色石碑。他挣脱搀扶,踉跄着扑了过去,枯瘦如柴、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那冰冷的石刻,摩挲着“肠出,犹抱石前行数步”那几个凹陷的小字。雨水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流淌,分不清是雨是泪。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哽咽,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痛苦、骄傲,都揉进这冰冷的石头里。
“二狗……二狗啊……回家了……陛下……给你安家了……”老人嘶哑的低语,淹没在无边的雨声和肃穆之中。
“礼成——!献花——!”
早已准备好的、堆积如山的白色菊花(多为素绢仿制,亦有少量真菊),由礼官和百姓代表,双手恭敬地捧起,缓步走入碑林,轻轻地、庄重地摆放在一座座墓碑之前。顷刻间,肃杀庄严的黑色碑林海洋,点缀上了星星点点的洁白,如同无数纯洁无瑕的灵魂在细雨中得到了慰藉与归宿。雨滴落在花瓣上,晶莹剔透,仿佛凝固的泪珠。
刘禅依旧站在祭台之上,玄色的祭服被雨水浸透,更显深沉。他望着眼前这无声却撼人心魄的景象:雨中肃立的、如同黑色礁石般的百官;远处那无声涌动、素白如潮的万民;身边抱病而至、脸色苍白却眼神如磐石般坚定的诸葛亮;须发皆白、腰背挺直如松的赵云;年轻锐气、眼中燃烧着复仇之火的姜维……这些国之柱石,与眼前这片用忠魂铸就的碑林,融为一体。
他知道,这座英陵,这“岁察养身”之制,如同他亲笔写下的那些姓名一样,已深深铭刻在人心之上。它们不仅是祭奠,更是凝聚;不仅是关怀,更是力量!这力量,源自万千普通士卒的牺牲,源自帝王与万民的共情,源自对“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信念的坚守!这力量,将如同这英陵主碑一般,支撑着这个在血火中挣扎重生、在荆棘中蹒跚前行的帝国,去迎接未来更加汹涌的惊涛骇浪,直至“扫清六合,永靖烽烟”!
细雨如丝,缠绕着碑林,缠绕着松柏,也缠绕着每一个人的心,将生者的哀思与逝者的荣光,紧紧联结在这片被血泪与希望浸透的土地上。英陵浩气,在这清明的无边丝雨中,无声无息,却已直贯苍穹,充塞于天地之间。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