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尘北向汉营深,锦水南流起工音。
万杵夯平饥馑路,一粥暖透冻馁心。
深苑藏锋摹帝影,穷乡掘玉隐龙鳞。
四箭离弦惊风雨,雏龙影动待风云!
董允携带着关乎国策与相父性命的沉重使命,星夜兼程,向北方的汉中军营疾驰而去,马蹄踏碎驿道上的积水,卷起一路泥渍。与此同时,成都城内外,因另一道出自宣室殿的明诏,涌动起一股不同寻常、混杂着疑虑与微薄希望的生气。
典农校尉杨仪与将作大匠蒲元,这两位被陛下钦点、以干练务实着称的能吏,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雷厉风行。诏令下达不足一日,加盖着尚书台鲜红大印、字迹工整的告示,便如同雨后春笋般,贴满了成都各城门巍峨的墙壁、喧嚣市集的要冲立柱,甚至深入到了乡亭里闾那些被风雨侵蚀得斑驳的土墙之上:
“奉天子诏,以工代赈,修葺都城官道沟渠!凡五十岁以上男丁、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健妇,皆可应募!日供壮者一餐、幼童一餐,月酬粟米三斛!”
告示前,人群先是陷入一片死寂,无数双饱经风霜、布满愁苦的眼睛死死盯着那几行墨字,仿佛要从中榨取出隐藏的谎言。随即,难以置信的嗡嗡议论声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猛地炸开:
“管饭?!还给粟米?!三斛?!天爷啊,真有这等好事?莫不是官家画的大饼?”
“妇人也能去?这……这祖祖辈辈都没听说过啊!官府莫不是哄骗咱们去服那累死人的苦役?到时候饭没吃饱,命倒先没了……”
“唉,官府的话,能信几分?前年征徭役修城墙,说好的口粮不也克扣了大半?别是变着法子骗咱们!”
“快看!主持的是杨仪杨校尉和蒲元蒲大匠!杨校尉管农事赋税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较真得很!蒲大匠的手艺更是巧夺天工,宫里宫外谁不敬服?有他们二位在,或许……真能作数?”
疑虑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人心,微弱的期盼则在缝隙中艰难滋生、碰撞。起初几日,应募者寥寥无几,多是些实在活不下去、瘦骨嶙峋、行将就木的老弱。但当第一批鼓起勇气报名的老者和妇人,真真切切地在指定的、临时搭建起的巨大粥棚里,用粗陶碗领到了稠厚滚烫、筷子插进去能立住不倒的小米粥,看着自己带来的、面黄肌瘦、眼巴巴望着锅灶的孩子,也捧上了热乎乎、掺着些许豆面、散发着谷物香气的杂粮饼时,那真实的、久违的饱腹感瞬间击碎了所有迟疑!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以惊人的速度在贫民窟、在破败的街巷、在愁云笼罩的村落间蔓延开来!
如同久旱的河床感应到上游的潮讯,越来越多的身影,从四面漏风的窝棚里,从阴暗潮湿的陋巷深处,拖家带口,面带着菜色与一丝死里逃生般的、将信将疑的希望,汇聚到官府指定的工段。沉寂多时的街巷,因这些蹒跚却异常坚定的脚步,因那重新响起的、带着生命重量的喘息与低语,而重新有了蓬勃的生气!
杨仪坐镇少府紧急划拨的临时衙署,案头堆满了如小山般的户籍名册与粮秣账簿。他精于算计,心思缜密如发,将庞大的修路疏渠工程拆解成无数清晰的小段,责任明确到具体的“工头”(多为里正或有威望的匠人)。粮秣物资的调度更是锱铢必较,每一粒粟米、每一块石料、每一段木头的去向都登记在册,由他亲自核算,力求用在刀刃上,杜绝一丝一毫的浪费与贪渎。蒲元则带着他匠作监的得意弟子们,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蜂,日夜奔忙穿梭于尘土飞扬的各个工地。他根据蜀地的土质特点,改良了传统的夯土工具,设计出更省力、由四人或八人协作操作的木制框架式重锤;指导民夫如何更有效地挖掘土方、铺设碎石路基;更亲自拿着简陋却实用的绳尺与水平仪,勘定最佳路线,巧妙利用原有路基拓宽取直,避开密集的民居和难以处理的硬地,大大节省了工时与人力消耗。这位平日里专注于精妙机关的神匠,此刻将他的智慧倾注于这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效率之高,令人叹服。
工地上,展现出一幅季汉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充满矛盾却生机勃勃的景象:头发花白、背脊佝偻如虾的老者,紧握着与他枯瘦手臂极不相称的沉重锄头或铁锹,汗珠混着泥土滚落沟壑纵横的脸颊,每一次挥动都显得吃力万分。然而,看着脚下那坑洼泥泞、臭水横流的旧道渐渐被铲平、拓宽,铺上碎石,变得平整而坚实,延伸向远方,那浑浊昏花的眼中,竟不可思议地燃起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光亮——那是劳有所得、力有所用的尊严之光。健壮的妇人,她们挽起破旧的袖子,露出常年劳作而结实有力、甚至带着伤疤的手臂。两人或四人一组,奋力抬起沉重的石夯,喊着粗粝却整齐划一、充满力量的号子,“嘿哟!嘿哟!”地将松软的土基砸得坚实如铁,声浪震动着空气。她们的脸上,那长久以来被饥饿和绝望刻画的麻木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劳作的潮红、专注的神情,以及一丝久违的、属于“人”的生气。孩童们不再如惊弓之鸟,他们聚集在冒着腾腾热气的粥棚附近追逐嬉戏,小小的脸上虽然依旧瘦削,却不再为了一块沾了泥污的粗粝饼子哭闹争执,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知道,到了时辰,那口热气氤氲的大锅里,必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温饱,那碗稠粥和饼子,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就连那些负责监工的士卒,在蒋琬派来的、眼神锐利如鹰隼的巡察御史目光注视下,也一改往日的凶神恶煞与不耐烦,只是尽责地维持着秩序,偶尔高声催促一下进度,手中的鞭子罕见地垂落,少有挥舞。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汗水、新木和粥饭混合的气息,虽然尘土飞扬,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令人心安的勃勃生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