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好圣孙,将来传位时告诉他:'这是皇爷爷为你打下的江山'!"
此时各地皇子皆打了个喷嚏。
扶稣骑马时忽觉鼻痒;胡亥正酣睡于温柔乡中,忽梦孩童,惊出一身冷汗。
华妃闻言暗惊:尚未确诊,陛下已这般态度,若清秋真诞下皇孙还了得?
"另有一事,朕亲征期间,爱妃为扶稣物色几位侧室。堂堂秦王岂能仅一位正妃?此事就托付爱妃了。"
"是否应先告知稣儿?如此突然..."
"不必!秦王妃人选朕已依他,纳妾之事由不得他推拒。为皇室开枝散叶是秦王职责,爱妃应当明白。"
"臣妾明白。"华妃点头,皇室延续确实至关重要。
"此事全权交由爱妃,家世不论,只要品貌端正,宜于生育即可。"
"遵命,陛下。"
华妃唇角泛起一丝苦涩,陛下说得轻巧,可此事又岂会简单?秦王纳妾的消息一旦传出,各士族权贵必会争先恐后地将族中适龄女子送上。为何?只因“秦王”二字足以令他们趋之若鹜。
他们图的无非是姻亲纽带,甚或……心中还存着一丝妄想——若秦王妃无所出,那些送入府中的女子所生的子嗣,或许就有机会触及大秦的皇位,哪怕希望渺茫,也值得一搏。利益当前,家族的女子不过是权衡利弊的筹码罢了。
华妃再清楚不过——她自己便是秦楚联姻的“赠礼”,从未有过选择的机会。所幸楚国尚有几分根基,她嫁过来后得了些体面,再加上诞下长子,才得以立足。
唉……清秋这孩子命苦,得好好提醒她。若秦王纳妾,妾室先诞下子嗣,清秋的处境便危矣。深宫之中,女子的权势之争终究系于子嗣,若无血脉傍身,她将一无所有。
正沉思间,赵高匆匆入内,俯身行礼:“参见陛下,参见国夫人!”
“何事?”始皇帝抬眼。
“回禀陛下,大军已集结完毕,恭候陛下亲临!”
“好。”始皇帝起身,“爱妃,朕先行一步,此事你多费心。待朕凯旋,此事便着手操办。”
“臣妾领命。”华妃屈膝行礼,目送始皇帝离去。
待华妃走远,赵高再度上前:“启禀陛下,太尉府刚收到南方军团急报,请陛下过目!”说罢呈上一卷军情竹简。
“南方军情?”始皇帝眉头一皱,“朕不是已下令暂缓攻势?莫非越人又生乱?”他接过竹简扫了一眼,面色骤沉,“区区驿马传递的军情也需朕亲阅?太尉府是摆设吗?”
“臣不敢妄言……太尉府称此报乃李信将军亲发,务必呈交陛下。”
“李信?”始皇帝冷哼一声,“既有要事,为何不用军情驿马?这普通驿马送来的消息,怕是已耽搁数日。”他展开竹简细看,眸光渐冷,指节微微发白。
简上赫然写着——
“五公子遇山匪伏击,官道驿站焚毁,随行禁军尽殁,公子死里逃生!”
短短一行字,李信未作任何评述。附于其后的,还有公子高的一封亲笔密信。始皇帝默默读完,嘴角扯出一抹森然笑意:“山匪袭杀?呵……比朕当年还要精彩!”
“来人!”
阴影中一道身影无声跪地:“陛下。”
“给朕彻查!”
“诺!”
“赵高。”
“臣在。”
“此报何时送达?”始皇帝指尖轻叩竹简。
“回陛下,刚刚送入太尉府,臣片刻未敢延误。”
“南方……楚地?”始皇帝低声呢喃,目光投向殿外,忽而拂袖:“启程!”
“诺!”
始皇帝披甲执剑,阔步踏出兴乐宫。咸阳殿前,禁军列阵相迎,肃杀之气铺天盖地。
始皇帝立于咸阳宫阙之巅,俯瞰下方巍然耸立的青铜巨像,那是大秦无上威仪的象征。他缓缓拾级而下,来到章邯面前。
章邯躬身抱拳:“陛下!”
“免礼。章邯,此番调集的禁军,可尽是骑兵?”
“回禀陛下,遵旨已调集宫禁所有铁骑,一则为填补都尉军骑兵缺额,二则护卫圣驾周全。”
“甚好,启程检阅三军,随后挥师北上。”
“诺!”
此次始皇帝未乘銮驾,而是亲自策马,率禁军铁骑行出咸阳宫。宫门前,黑压压的卫尉军跪伏相送。
后方,赵高统领的皇家仪仗与御辇华盖迤逦相随。毕竟千里征途, 不可能终日戎装骑乘。这支庞大的仪仗队伍,正是都尉军重点拱卫之所在。
此番北伐虽有四十万大军,但都尉军主司护驾之责。真正冲锋陷阵的,是那三十万锐士。
咸阳城外,文武百官列阵相候。街道两侧人潮涌动,百姓争睹这场空前盛大的誓师典礼。
匈奴犯边的消息早已传开。素来以武立国的大秦子民愤慨难平——从来只有大秦铁骑踏破他国疆土,岂容胡马南下牧马?
官府连日宣导,正为点燃百姓抗敌热血。当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开,关中老卒纷纷请缨,可见"耕战"之国策已深入民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