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身为军人,他深知华夏近代百年屈辱的根源——空谈仁义而无自保之力。
如今,身处华夏历史最伟大的转折点,能亲手参与其中,怎能不心潮澎湃?
“韩、赵、魏、楚、燕……”
战国七雄已灭其五,仅剩齐国苟延残喘。
这最后一国,便由我扶稣来亲手终结!
第二天清晨,扶稣早早醒来。刚起身,王犊子就端着水盆,拿着汗巾进来伺候。
看着王犊子殷勤周到的样子,扶稣心里很不自在。连洗脸都要人伺候,难道自己是个废人吗?他一气之下把王犊子赶了出去。
但很快他就遇到了难题。这些秦朝的便服,就是几块简单的布料,他竟然不知道怎么穿。无奈之下,只好又把王犊子叫回来帮忙。扶稣张开双臂,感觉自己像个衣架似的站着。没一会儿,王犊子就手脚麻利地帮他穿戴整齐。
走出营帐,清新的山风迎面拂来。远处的树梢上露出一线晨光,金色的阳光洒在林间,几只麻雀在枝头欢快地叫着。
军营里已经升起缕缕炊烟。二十万大军的早饭,光是做饭的锅就有两万口。按照秦军建制,十人为一什,共用一口锅。粟米的香气飘荡在营地周围,远处还能看到正在操练的秦军士兵,个个都为了建功立业而刻苦训练。
眼前的景象让扶稣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军旅生涯。那时身边都是生死与共的战友。而现在,这些谈笑风生的士兵们,同样在为秦国而战。也许他们只是为了生存,也许是为了摆脱奴籍、获得爵位,未必明白自己参与的伟业有多重要。但正是这些人组成了威震天下的大秦军队,他们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牺牲者。
"公子,该用膳了。"王犊子在帐外禀报。
扶稣回到帐中,看到丰盛的餐食。作为秦王之子,他的待遇自然优厚。
"王犊子,普通士兵都吃什么?"扶稣突然问道。
"这个...大王有令,不许宦官过问军务。"
扶稣了然。父王年轻时经历过嫪毐之乱,虽然平定了叛乱,但对宦官干政深恶痛绝。那个自称长信侯的嫪毐,就是广纳门客、干预军政,最后谋反作乱。不过扶稣一直没想明白,既然父王这么厌恶宦官,为何统一后又会重用赵高呢?
"算了,先出去看看。"扶稣起身往外走。
"公子!您还没用膳呢!"王犊子急忙喊道。
扶稣没有理会,径直走向旁边的军营。他注意到秦军的伙食都有严格规定:那些驾战车的簪袅爵位士兵,每人能分到精米一斗、酱半升和菜羹一盘;而数量最多的普通步兵,作为上造爵位,只能吃粗米。
大秦的二十等军功爵制真是渗透到方方面面,连吃饭都体现着森严的等级。而军功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为了军功,秦军怎能不奋勇杀敌?想到这里,扶稣不禁感叹商鞅的深谋远虑。
巍巍黄河畔,王贲将军的威名在军中传颂。那日攻伐大梁,秦军百战精锐却难撼魏都分毫。老什长拍着大腿道:"嘿,你们是没瞧见,那城墙厚得连投石车都啃不动!"
几个年轻士卒听得入神,有人忍不住问:"后来怎样破城的?"
老什长眯起眼睛,露出得意的笑:"王将军命三万甲士昼夜不停掘开河堤。恰逢雨季,黄河之水排山倒海般涌来,偌大梁城转眼成了 泽国。"他挥舞着粗糙的双手,"魏王假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捧着玉玺向我们大秦跪降的模样,啧啧......"
扶稣在人群中轻笑:"老什长说得热闹,可这都是王将军的功劳啊。"
"胡说!"老什长涨红了脸,"老子亲手挖断两把长戈!"忽又警觉地打量着这个面生的年轻人,"你是哪个营的?"
"路过讨碗饭吃。"扶稣笑着接过粗陶碗。粟米饭的香气混着老兵们的汗味,倒是重温了军旅滋味。
正说笑间,辕门外骤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十二名玄甲骑士簇拥着一名文士飞驰而入,黑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王诏到——"
声浪如潮水般掠过军营。二十万将士齐刷刷单膝跪地,铠甲碰撞声震彻云霄。王贲将军快步出帐,但见那文士展开绣着黑龙的绢帛:
"诏令上将军自燕地南下,一举荡平齐国......"
扶稣随着黑压压的军阵俯身行礼,眼角余光却瞥见老什长颤抖的双手——那双手上,还留着当年掘堤时磨出的厚茧。
书生赶忙下马,搀起王贲笑道:"上将军,王上正盼您得胜还朝呢!"
"哈哈哈!上将军,我就说父王定会从燕地发兵吧?"
扶稣拨开人群快步上前。
"拜见公子。"
书生立即拱手行礼。
"使者辛苦,不知如何称呼?"
"下官陈驰。"
陈驰?!
那个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齐王建,令齐国数十万大军解甲归顺的陈驰?
真乃一言可倾国!
扶稣郑重还礼:"先生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