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千里之外的扬州的情报!那里,有他最为忌惮的一股势力——朱元璋。
数月前,刘进曾下旨任命朱元璋为长沙太守,意图将其调离吴郡这一根基之地。朱元璋接旨时颇为恭顺,叩首谢恩,言辞间满是“臣定当为陛下镇守长沙,鞠躬尽瘁”的赤诚。可没过半月,吴郡便传来奏报,称朱元璋“突染重疾,卧床不起,恐难赴任”,随后便递上了辞官奏折,恳请“归家休养,以全残年”。
“卧床不起?”刘进当时看着奏折,嘴角便勾起一抹冷笑。他太了解朱元璋的性子,那是个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主,怎会甘心离自己经营已久的吴郡,去长沙做个受刘表牵制的太守?所谓“重病”,不过是托词罢了。
果不其然,辞官后的朱元璋依旧盘踞吴郡,却反常地停止了对严白虎的征讨。要知道,此前他与严白虎在吴郡一带杀得血流成河,如今却放任严白虎重整旗鼓,甚至隐隐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他这是在积蓄力量,静观其变啊。”刘进对王猛叹道,“严白虎虽弱,却能牵制吴郡的世家,朱元璋乐得坐山观虎斗,好专心经营吴郡、丹阳。”
王猛点头道:“朱元璋此人,隐忍深沉,不可小觑。如今扬州刺史刘繇虽已到任,却得不到江东世家支持,政令难出寿春,正好给了朱元璋壮大的机会。陛下需早做打算。”
刘进沉吟道:“不急。他想等,朕便陪他等。待科举结束,凉州安定,朕自有办法收拾他。”
而那位新任扬州刺史刘繇,此刻正坐在寿春的刺史府中,望着窗外的雨帘发愁。他出身青州宗亲,本想在扬州大展拳脚,却不料当地的陆、顾、朱等世家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钱粮兵马处处掣肘,别说整合扬州,就连寿春城的防务,都要看本地豪强的脸色。
“竖子不足与谋!”刘繇一拳砸在案上,却也只能徒唤奈何。他知道,想在扬州站稳脚跟,唯有徐徐图之,先拉拢一部分世家,再慢慢削弱反对者,只是这过程,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北方的幽州,却是另一番景象。自刘虞奉诏回京后,公孙瓒便如释重负,高高兴兴地接过了幽州刺史的印信,对着长安方向三跪九叩,声言“愿为大汉镇守北疆,万死不辞”。可这“忠诚”的话音未落,他便将矛头对准了南面的冀州与青州。
“袁绍匹夫,也敢觊觎冀州?”蓟县的将军府内,公孙瓒手持双头矛,指着地图上的冀州,对麾下诸将道,“韩馥懦弱无能,冀州迟早易主,与其让袁绍得去,不如我等取来!”
他麾下的严纲、田楷齐声应道:“愿随将军夺取冀州!”
于是,公孙瓒亲率三千“白马义从”南下,后面跟着五万大军,直逼冀州边境,与同样觊觎冀州的袁绍形成对峙。两支大军在河间一带摩擦不断,战火一触即发。
而身处漩涡中心的冀州刺史韩馥,果然如历史般懦弱。面对公孙瓒的兵锋与袁绍的拉拢,他六神无主,最终在谋士的劝说下,竟真的将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自己则带着家眷迁往陈留。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能逃过厄运——据说在陈留的驿馆中,他因听闻袁绍派人“问候”,惊惧之下,竟在如厕时失足摔死,下场凄惨。
“韩馥之死,虽属意外,却也可见袁绍之威。”刘进看着奏报,对刘伯温道,“袁绍得了冀州,又有郭图、逢纪,荀堪等谋士辅佐,实力大增啊。”
刘伯温道:“袁绍虽强,却刚愎自用。他得了冀州后,并未休整,反而立刻挥师青州,与黄巾渠帅管亥、杨安儿大战,虽将其赶至兖州,却也折损不少兵马,这正是公孙瓒的机会。”
果不其然,公孙瓒趁袁绍主力在青州作战,率军偷袭了冀州北部,连下三城,气得袁绍大骂“公孙瓒匹夫”,却也只能分兵回援,一时间,冀、青二州战火连绵,局势愈发混乱。
兖州的变故,来得猝不及防。刺史刘岱本是个好大喜功之辈,听闻青州黄巾被袁绍赶至兖州境内,竟不顾麾下谋士劝阻,亲率两万大军前去征讨,扬言要“一举荡平贼寇”。
结果,这位名声在外的刺史,竟是个纸上谈兵之辈。他不懂战术,不顾地形,硬生生将大军带入了黄巾军的包围圈。一场激战下来,兖州军大败,刘岱本人也被黄巾渠帅管亥一刀斩于马下,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岱此人,徒有虚名。”刘进得知消息后,摇了摇头,“兖州乃中原要地,绝不能落入旁人之手。”
此时,兖州的世家豪强们正慌作一团,刘岱已死,黄巾肆虐,他们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主持大局。放眼天下,唯有依附袁绍、驻军濮阳的曹操,既有能力,又与兖州世家素有往来,成了他们眼中的最佳人选。
“绝不能让曹操得兖州!”刘进当机立断,“传旨,任命前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赵融为兖州刺史,即刻前往兖州赴任,统领州内兵马,征讨黄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