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蓟县风云起
蓟县的城郭在晨光中舒展着雄伟的轮廓,作为幽州治所,这座城池比涿郡更为壮阔,城墙高达三丈,青砖砌就的垛口间旌旗猎猎,往来的甲士脚步铿锵,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兵戈气息。刘进跟着刘琨的队伍踏入城门时,忍不住勒住马缰,望着街面上涌动的人流——来自幽州各郡的兵马正源源不断地汇入,甲胄样式各异,旗号纷繁复杂,显然是一场全州规模的集结。
“德修你看,那边是辽东属国的旗号。”刘琨拨马靠近,指着不远处一队银甲骑兵,“那位便是公孙伯珪,虽只是长史,却在辽东站稳了脚跟,麾下白马义从更是锐不可当。”
刘进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队列前方一名锦袍将军正勒马而立,面容刚毅,颔下短须如针,正是公孙瓒。他身后的骑兵清一色白马银枪,连马具都擦拭得锃亮,队列严整如刀切,果然有几分锐不可当的气势。
正看着,又听刘琨介绍道:“左侧那队是涿郡的兵马,领头的邹靖校尉。”刘进点头,邹靖的名号他也知道,也是历史上留名的存在。此刻那位中年校尉正和一名红脸膛的将军说话,刘琨又道,“与他交谈的是鲜于辅,渔阳郡的将才,作战勇猛,声名也很高。”
目光扫过人群,刘进还瞥见几名文士打扮的人正在城头指指点点,其中一人身着素色长衫,气质儒雅,刘琨介绍,正是田畴。这些只在史书中见过的名字,如今一个个化作鲜活的身影出现在眼前,让他心头一阵激荡,却又很快冷静下来——自己如今只是个曲长,统辖四百余人,在这些成名人物面前,实在不够分量。
“族叔先去刺史府议事,我带弟兄们在营区安顿。”刘进拱手道,他知道这种级别的军事会议,还轮不到自己参与。
刘琨点头:“也好,你且歇息,晚些我再与你细说会议内容。”说罢便带着亲卫向城中心而去。
刘进正指挥着手下搭建营帐,忽听身后传来爽朗的笑声:“这位想必就是以三百人击退五千鲜卑骑兵的刘曲长?”
回头一看,只见公孙瓒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名亲卫,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刘进连忙上前行礼:“末将刘进,见过公孙长史。”
“不必多礼。”公孙瓒伸手扶起他,力道颇大,“居庸关一战,刘曲长以弱胜强,真是给咱们幽州长了志气!某在辽东便听说了,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
正说着,田畴也缓步走来,拱手道:“刘将军胆识过人,田畴佩服。以步制骑本就艰难,将军却能坚守数日,这份韧性,实属难得。”
刘进连忙回礼,没想到自己这点战绩竟已传开,一时间有些拘谨:“长史与先生过誉了,不过是侥幸守住罢了,全赖麾下弟兄用命,不敢居功。”
周围渐渐聚拢了些将领,有些刘琨介绍过相熟的,也有其他郡的生面孔,纷纷上来攀谈。有人赞他勇猛,有人问起居庸关的防御细节,甚至有几位校尉隐晦地表示,若他有意,可到自己麾下任职,许以更高的职位。
刘进心中有数,脸上却只挂着谦逊的笑,一一应酬过去,对招揽的话头则装作没听见,只反复强调自己是刘琨麾下,不敢有二心。公孙瓒看在眼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个忠义的汉子,刘越石(刘琨字)果然没看错人。”
待到日头偏西,刘琨才从刺史府回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他召来刘进,沉声道:“会议定了,刺史府决定分兵固守各县城,互为犄角。我被分到军都县,带两千本部兵马驻守,你部也随我同去。”
“军都县?”刘进想起地图上的位置,那是蓟县西北的屏障,地势险要,“莫非是要防备轲比能从侧翼迂回?”
“正是。”刘琨点头,“轲比能主力虽在蓟县外围,但他麾下骑兵机动太快,军都县是重中之重,不能有失。”
次日一早,刘进便带着手下四百弟兄,跟随刘琨的大队向军都县进发。军都县城池不大,却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众人抵达后立刻加固城防,刘进被委以重任,守卫北门。当下,岳飞便抓紧带着人修补城墙缺口,关羽、秦琼则操练士卒,薛仁贵和花荣登上城楼勘察四周地形,忙得有条不紊。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天,第四天清晨,城头的哨兵突然敲响了铜锣。刘进冲上城楼,只见西北方向的官道上尘烟滚滚,一队鲜卑骑兵正疾驰而来,看规模约莫千人,旗帜上绣着黑色的狼头——正是轲比能麾下的旗号。
“来的是拓跋归。”刘琨在主位上了望,眉头紧锁,“轲比能麾下的悍将,据说惯用骑兵奔袭,这次带了一千精骑,来者不善。”
鲜卑骑兵在城下数里处停下,开始安营扎寨。他们并没有急于进攻,只是竖起栅栏,升起炊烟,显然是要与城中对峙。
“这拓跋归倒是沉得住气。”刘进看着对方的营寨,“不过千人,却敢在城下扎营,未免太托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