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低语带来的重压,并未压垮基地的脊梁,反而如同淬火的冰水,将所有人的意志锤炼得更加坚韧。已知的敌人尚可一战,而这未知的、来自星海的威胁,则激起了人类最深处的不屈与反抗本能。
赵天河通过晶髓看到的恐怖意象,在核心成员中小范围共享。最初的震撼过后,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争夺一片矿区、一方净土的战斗,而是关乎脚下这颗星球命运、关乎人类文明火种能否延续的存亡之战。
“不能再各自为战了。”赵天河在指挥点内,面对着王薇、林雨晴和老陈,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我们必须联合所有能联合的力量。兄弟会或许不是盟友,但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至少是‘人类’的一部分。还有这片废土上其他挣扎求生的幸存者据点。”
这个提议大胆而冒险。兄弟会与他们仇怨已深,其他幸存者势力也大多心怀鬼胎,信任是奢侈品。
“我们需要一个‘信使’,一个能展示力量、又能传递信息的‘信使’。”王薇目光投向窗外停放的“启明星”号。
计划迅速制定。由王薇主导,对“启明星”号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激进的一次改装。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战斗或防御,而是兼具强大威慑力、高速机动性、远程通讯能力和一定生存保障的“移动堡垒”与“外交平台”。
改装工作几乎掏空了基地最新的技术储备。新型生物合金被大量应用,车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线条更加流畅,装甲密度提升。能源系统整合了冷聚变核心、部分导能晶格矩阵以及从兄弟会技术中逆向出的高效电容,确保长途奔袭和持续作战的能源供给。
武器系统方面,“雷矢”磁轨炮进行了终极强化,射程和威力达到理论峰值,并配备了多种特种弹头。王薇甚至异想天开地设计了一套“晶髓能量投射器”的试验性装置,虽然极不稳定且消耗巨大,但理论上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模拟晶髓能量爆发的小范围区域性干扰,作为战略威慑手段。
最重要的改动在于通讯和信息战模块。林雨晴团队将破解“观察者”信号和兄弟会加密通讯中获得的技术理念,结合晶髓能量的独特频率,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广域灵通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进行超远距离、抗干扰能力极强的定向通讯,还能被动扫描大范围内的异常能量波动,理论上可以对“观察者”级别的信号进行初步预警。
同时,车内空间被重新规划,增设了独立的生活舱、小型医疗站和数据分析中心,使其能够支持一个小型团队进行长时间的独立行动。
就在“启明星”号进行最终改装的期间,赵天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再次深入晶髓裂隙,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度的心灵连接。他不再仅仅是沟通或引导,而是尝试进行一次危险的“融合”——在保持自我意识的前提下,让自已的精神力与晶髓的庞大意识进行有限度的交织,共享一部分感知与知识。
过程极其凶险,那古老意识的洪流几乎将他的个体意识冲散。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守护之地的执念,最终稳住了心神。当他从那深邃的连接中脱离时,脸色苍白如纸,精神极度疲惫,但眼中却多了一丝洞悉世事的深邃。
他获得了一些破碎但关键的信息:关于“收割者”的周期性活动规律,关于星球能量网络(地脉)的分布,以及几个位于大陆各处、可能与晶髓类似、仍在活跃或沉睡的“星球防御节点”的大致方位。
“我们必须找到它们,”赵天河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确定,“唤醒它们,或者至少,建立联系。仅靠我们一处,无法对抗星海的收割。”
“启明星”号的终极改装,历时半个月,终于完成。当它再次驶出维修平台时,已然焕然一新。车身更加庞大、厚重,流线型的装甲下蕴含着恐怖的力量,车顶的“雷矢”炮管和新增的“能量投射器”基座散发着森然寒光,各种传感器和通讯阵列如同刺猬般林立。它不再仅仅是一辆强大的战车,更像是一座移动的、武装到牙齿的科技要塞。
赵天河将它重新命名为——“远征号”。寓意明确,这将是一次前往未知、寻求联合与希望的远征。
远征队伍由赵天河亲自率领,成员包括王薇(驾驶与技术)、林雨晴(科研与医疗)、以及四名最精锐、最忠诚且心理素质极强的“扞卫者”外骨骼装甲战士。
出发前夜,赵天河站在扩建后的基地广场上,面对所有幸存者。没有激昂的演讲,只有平静而坚定的嘱托。
“我们即将离开,去往未知之地,寻找对抗共同威胁的盟友,寻找让文明延续的火种。”他的声音在夜风中传开,“基地,就交给你们了。老陈,这里是我们最后的根基,务必守住。”
老陈重重捶胸:“誓与基地共存亡!”
赵天河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到了担忧,看到了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与期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求生路上我有点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求生路上我有点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