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不让俩儿子请假,最终发丧的时候,福平还是请了一天假,跟着爹娘一起又回了趟老家。
两场丧事儿下来,不管是主动被动的。
几个孩子都有点儿亏嘴。
虽说点心也好吃,饿了能垫上一口。
可家里忙,田小芹做饭能吃饱就不错啦。
得亏家里存货还算充足。
糊弄了几天之后,总算生活回归了正轨。
没几天就到小年儿了,市场上物资供应还算充足。
福平晚上跟媳妇提要求:“要不等小年儿的时候,咱们包顿白面饺子?要肥肉多点的那种,最好一咬一口油!
就是爹娘有点儿亏嘴,到会儿包素馅儿饺子的时候,多搁点儿香油。”
刘翠芬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上回吃饺子是什么时候?
算了,不想了,管他呢,真要解馋,还是得是猪肉饺子,顶好是韭菜馅儿的,天天吃的都不嫌烦。
刘翠芬迅速的盘算,这个月因为老是去丧事儿帮忙,本来也就周末家里能改善下生活,可这么一折腾,好几个星期,家里都没正经开过荤。
伙食费眼瞅着要剩下不少,别说一顿饺子了,就是两顿也宽裕。
买年货的钱那是另外的开销,到会儿婆婆还会给钱。
于是两口子一拍即合:“屋里发的韭菜足够了,到会儿包点儿素的,在包点儿猪肉的。
剩下的韭菜慢慢长,过年还够两顿。”
福平想着想着口水就从舌根溢了出来,使劲儿咽了两口口水,抓紧时间睡觉。
梦里全是枕头大的饺子,鲜的呦!
这个好消息,吃完早饭之后,同步给了几个小馋猫。
于是一口鲜味儿吊着几个小家伙到了周日。
就连一向以大人自居的石头,也借着上厕所的工夫,转到厨房看了一眼。
一大一小两盆馅儿,猪肉韭菜的,里面又放了点儿白菜。
萝卜粉条馅儿的,里面又放了煎黄之后,又炒的碎碎的豆腐沫儿。
深吸了一口气,石头按住红妞的脑袋往后转:“赶紧回去写作业,写完就能吃饭了!”
红妞耸着小鼻子:“哥,馅儿里放的有香油,我闻见了!喷香喷香的!”
石头推着妹妹走:“知道啦知道啦,别说闻见了,一会儿你还能吃到呢!赶紧写作业!!!”
两个大的自制力还算不错。
小锁跟小柱就不行了,玩儿一会儿,回家看一眼。
玩一会儿回家看一眼。
给田小芹看着快笑疯了。
于是哄俩孩子:“谁给烧火,先给谁盛啊!”
等到饺子包个七七八八的时候,小锁跟小柱一人分一个灶眼儿,大锅跟小锅一起烧。
大的下肉馅儿的,小的下素馅儿的。
刘翠芬包的多,奔着吃饱去的。
第一锅出来后,田小芹没有食言,一人盛了十来个饺子打发小哥俩先去吃去。
一时间,韭菜馅儿饺子的清香飘满了整个小院儿。
吃了几个之后福安很惊喜:“嫂子,你们全用的白面啊!”
刘翠芬轻描淡写:“对啊,怎么你不爱吃?”
福安头摇出残影了:“不不不,当然爱吃,能不能以后咱家包饺子只用白面?”
田小芹不眨眼的盯着嫂子,这过分的要求,听着真带劲儿!
福平无奈的看了眼福安:“有的吃就赶紧吃吧,放心,过年那顿肯定也不掺玉米面。”
往嘴里塞了个饺子,福平很仔细的尝着味儿。
有的吃就得珍惜,真等到吃个白面馒头就算是过节的话,估计全得指望现在这点儿回忆熬呢!
一边儿吃福平一边盘算着屯的物资,粮食倒是不缺,,可棉花什么的倒是个问题。
几个孩子眼见一天天的长,衣服啊,袄子啊,哪个不得做。
不是说不捡老大的,主要是老大传给老二,补丁都不少了。
等传给下一个,估计得成百衲衣。
一时间脑子里全在盘算着,得买多少的棉花布料合适。
都没注意,碗里已经见底了。
等第二锅饺子浮上来,福安又盛了一海碗。
扒拉了两下,没扒拉住饺子,福平一看碗空了,旁边传来蠢弟弟的嘲笑:“我瞅你半天了,想啥呢?”
福平把碗递给起身要去厨房的石头,交代道:“让你娘给添上半碗就行了。”
这才转头说道:“这不琢磨着过年做衣服的事儿嘛,没几天过年了。
咱爹娘忙的估计都忘了。
大人不说,几个小的,怎么不得做件儿新衣服?”
提起这个,福安的嘴暂时空出来会儿:“这倒也是啊,趁着年节供应加大,该做就做吧。
对了哥。做衣服的布不会限购吧?”
福平扭头看向已经放下饭碗的杨远信。
只见他,俩手一摊:“这确切的消息,我这里是没有。
不过现如今限购是在做加法,不是在做减法。
沪市从本月起(1954年1月),除了粮食外,连食用油也要求计划供应了。
我觉着,同样都是缺粮的城市,咱们四九城也是早晚的事儿吧。
衣食二字向来都是形影不离的,食都管控完了,衣离的还远吗?”
福安听着吃着,闻言也吃完了第二碗,捧着空碗很是苦恼:“小丫头最爱美了。
难不成以后天天捡哥哥姐姐的衣服,这也太惨了点儿。”
福平看着两个正在张着嘴,吃着田小芹特意给捏的几个小饺子。
也觉着俩侄女有些点儿背。
这才勉强一岁,好好的童年时光里面,限购算什么呐!后头还有缺粮,等稍微大点儿,还有大串联呢!
接过石头给端回来的碗,福平先把诸多杂念抛掷脑后,大口大口的吃起了新出锅的饺子。
等吃完了之后,把碗往弟弟手上一摞:“别想啦,我下午去老钱那转转,今年的衣服先穿着再说。”
福平打定主意,大人小孩儿一起,多扯几身儿布料。
先顾着这一两年吧。
反正以后,身上没个补丁,还奇怪呢!
下午福平去买布料跟棉花,福安在柜台上帮忙称粮食。
前几个月刚换的称,不用过去那种带准星的木杆称了。
换成了现在的台式秤,简单明了,称点儿小斤两,特别好用。
福安正忙着,突然眼睛余光看到了个不可能出现的人,静悄悄的站在一旁。
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在民国当顺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