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道之心的阴影里,守夜人团队发现了更令人震撼的景象:数百名元道遗民以自身为桩,组成环形防线,他们的身体一半已化作纯粹的规律流(道),在虚空中书写着不断消散的公式;一半凝固成扭曲的几何体(器),表面爬满道器蚀尘。每个人都在用最后的力量,将元道光注入脚下的阵纹,那些纹路如同一株枯萎的巨树,根系连接着元道之心,枝干却已布满裂痕。
“他们在进行‘道器归一’仪式。” 小悠的古神残识与阵纹产生共鸣,“这些纹路是用元道粒子的本源之力绘制的,能暂时修复规律与形态的连接。但逆道之种释放的‘无序波’不断干扰阵纹,让规律粒子与形态粒子形成错误配对 —— 你看那里,本应遵循引力规律的粒子,却在执行电磁法则,这种混乱正在加速阵纹崩溃。”
祭坛残骸上,还残留着三枚印记的轮廓:左侧祭坛刻着螺旋状的规律符号,右侧是不规则的形态轮廓,中央则是一枚残缺的轮形印记。小悠拂去灰尘,古神符文在印记上流转:“这是‘道源印’‘器形印’‘统御印’的原始形态,分别对应规律的本源、形态的根基、道器的平衡,必须找到蕴含纯粹道性、器性、统御性的载体,才能重铸印记。”
三、三印重铸的秘境之旅
(一)规律之海的道源印
陆凛与影渊前往元道之境边缘的 “规律之海”。这里是宇宙规律的诞生地,本应是一片流淌着公式光带的有序领域,此刻却成了道器蚀尘最密集的区域,光带断裂成无数紊乱的片段,在空中无序碰撞。海中央的 “道源柱” 已被蚀尘包裹,柱顶的道源印只剩一道虚影。
“探测器显示,规律之海的道性粒子活跃度不足正常的 0.1%。” 影渊展开镜像域,折射出周围紊乱的光带,“蚀尘能吸收规律能量,直接接触会导致自身规律紊乱。”
话音未落,一群由纯粹紊乱能量构成的 “妄形兽” 从蚀尘中冲出,它们没有固定形态,时而化作立方体,时而崩解成波粒二象性的混沌体,所过之处,规律光带纷纷断裂。陆凛挥动元道刃,刃身的元道光斩出一道有序的能量波,妄形兽触碰到波面,瞬间被强制赋予固定形态,随后崩解成无害的粒子。
“这些生物是道器割裂的产物,没有规律约束的形态集合体。” 陆凛的刃尖凝聚元道光,“道源印的重铸需要最纯粹的规律能量,或许在道源柱的核心。”
两人交替掩护,在妄形兽的围攻中靠近道源柱。影渊的镜像域复制出无数个陆凛的虚影,吸引妄形兽的注意;陆凛则趁机攀上柱身,用元道刃剥离蚀尘。当触及柱心时,一道纯粹的规律流涌入刃身,在他掌心凝结成一枚螺旋状的印记 —— 道源印,周围的紊乱光带瞬间稳定了 0.3 秒。
(二)形态迷宫的器形印
陈小雨与小悠深入元道之境的 “形态迷宫”,这里的一切都违背基础形态规则: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270 度,直线会自行弯曲成莫比乌斯环,构成迷宫的墙体是不断变形的克莱因瓶。小悠展开古神符文,在两人周围形成一道稳定场:“这里的形态完全脱离规律约束,稳定场只能维持基本形态,每 0.5 秒需要重新校准。”
迷宫深处,一座由各种不可能几何体组成的 “器形殿” 悬浮在空中,殿顶的器形印已被道器蚀尘覆盖,失去光泽。陈小雨的仪器显示,殿内的形态粒子处于 “超混沌态”,随时可能坍缩成奇点。
“器形印需要承载最稳定的形态。” 小悠指尖的符文融入墙体,“但这里的形态拒绝任何规律定义,我们得找到‘形态基频’。” 她指向殿中央的悬浮平台,“那里的形态波动最稳定,可能是印的能量源。”
靠近平台时,周围的墙体突然开始 “吞噬” 空间,两人脚下的地面变成漏斗状的引力奇点。陈小雨迅速调出无数形态模型,在虚拟空间中计算稳定形态的参数,小悠则根据参数用符文构建出一个 “绝对稳定体”—— 一个在任何维度都保持自洽的几何体。当这个虚拟模型投射到平台上,周围的混沌形态瞬间凝固,器形殿的墙体恢复正常几何规则,殿顶的器形印挣脱蚀尘,飞入陈小雨手中,化作一枚由无数微小几何体组成的印记。
(三)道器废墟的统御印
林溪独自来到元道之境的 “道器废墟”,这里曾是元道居民的栖息地,如今只剩下半塌的建筑 —— 有的墙壁是由数学公式构成的光墙,却被赋予了实体的冰冷触感;有的石柱是纯粹的岩石,却呈现出分形几何的自相似结构。废墟中央的祭坛上,刻着一行扭曲的文字:“道器本一,裂则两伤”。
她将元一符置于祭坛中央,符上的元道光扩散开来,废墟中残存的道器粒子开始共鸣。突然,地面震动,一座由规律与形态完美融合的石碑从地下升起,碑顶悬浮着半枚统御印,另一半却被道器蚀尘包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再有来生回到八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再有来生回到八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