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三日,马车终于抵达咸阳。咸阳城比陈轸记忆中更繁华了: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卖粟米的、打铁器的、织锦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穿着黑色布袍的百姓往来穿梭,脸上带着安稳的神色——这是商鞅新法推行十余年的成果,楚国虽大,却少见这般安定的景象。
驿馆的官员将陈轸安置妥当后,便去宫中禀报。约莫一个时辰后,内侍来传旨:“惠文王召楚国使者陈轸,明日辰时入宫议事。”
当晚,陈轸在驿馆里反复琢磨着次日要说的话。他铺开那张楚齐边境兵力分布图,在齐国驻军的薛城、陶邑两地做了标记,又在楚国的彭城、淮北两地圈出防御重点——他要让惠文王清楚,齐国的扩张不仅威胁楚国,早晚也会威胁秦国。
第三章 咸阳论盟
次日辰时,陈轸穿着楚国的朝服,跟着内侍走进了咸阳宫。宫殿的梁柱用巨大的松木制成,上面雕刻着夔龙纹,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处处透着威严。殿内的大臣们穿着黑色的朝服,分左右站立,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陈轸身上。
最上方的王座上,秦惠文王嬴驷正襟危坐。他穿着绣有日月星辰的衮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虽有几分细纹,眼神却依旧锐利。“楚国使者陈轸,”惠文王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寡人听说你曾在秦国为官,如今回来,可还习惯?”
陈轸躬身行礼:“多谢大王挂念。咸阳比十年前更繁华,臣心中甚是欣慰。今日前来,是奉我楚王之命,为秦楚两国的盟约之事而来。”
“盟约?”惠文王挑了挑眉,“楚国想与秦国结盟,不知是为何事?”
陈轸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兵力分布图呈给内侍,再由内侍转交给惠文王:“大王请看。去年齐国攻占宋国后,已在薛城驻军五万,陶邑驻军三万,距我楚国的彭城仅三百里。近日齐军频繁探查我边境,还扣押了我楚国的商船——其野心昭然若揭。若齐国继续扩张,下一步必是吞并鲁国、卫国,届时势力范围将与秦国的东郡接壤,对秦国也是一大威胁。”
惠文王看着地图,手指在薛城的位置停留片刻,然后抬头看向群臣:“诸位卿家,对此事有何看法?”
右侧的一个大臣率先出列,是老世族代表杜挚。他花白的胡须垂在胸前,语气带着几分警惕:“大王,楚国向来反复无常。前年还与我国在汉中交战,如今却来求盟,怕是别有所图。若与楚国结盟,得罪了齐国,反而对我国不利。”
“杜大夫此言差矣。”陈轸立刻反驳,“楚国与秦国虽有旧怨,却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如今齐国独大,若秦国不与楚国结盟,齐国迟早会联合韩魏攻打秦国。到那时,秦国腹背受敌,岂不是更危险?”
杜挚还要争辩,左侧的公孙衍却上前一步,对着惠文王躬身道:“大王,臣以为陈轸所言有理。楚国实力不弱,有带甲之士百万,若与楚国结盟,其一,可牵制齐国,让齐国不敢轻易西犯;其二,可稳定我国南方边境,让我国能专心应对东方的局势;其三,楚国盛产粮食和木材,若两国互通有无,还能充实我国的国库。”
“相邦此言,怕是过于乐观了。”另一个大臣赵良出列,“楚国若与我国结盟,万一齐国不进攻楚国,反而进攻秦国,楚国会不会出兵援助?到那时,我国岂不是成了楚国的挡箭牌?”
公孙衍摇头,语气坚定:“臣以为不会。盟约可明确规定,若一方遭到齐国进攻,另一方必须出兵援助。楚国若违约,我国便可以此为由,联合韩魏攻打楚国——楚国君臣精明,不会做这等赔本的买卖。况且,如今楚国最忌惮的就是齐国,若秦国被齐国打败,楚国下一步也难逃厄运,他们必然会遵守盟约。”
惠文王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他看向陈轸,问道:“若秦国与楚国结盟,楚国能拿出什么诚意?”
陈轸立刻答道:“我楚王承诺,秦国若与楚国结盟,楚国愿每年向秦国提供十万石粮食,五千匹锦缎;若秦国遭到齐国进攻,楚国将出兵五万,从淮北夹击齐国。此外,楚国还愿开放边境市场,让秦国的铁器、盐能在楚国销售——这对秦国的盐铁专营之策,也是一大助力。”
殿内的大臣们听到“十万石粮食”和“开放边境市场”,都露出了动容的神色。秦国虽然国力强盛,但粮食一直是短板,尤其是去年核查官吏时,发现部分地方存在粮荒;而盐铁专营虽能增加国库收入,却也需要广阔的市场——楚国的提议,恰好解决了秦国的两个难题。
惠文王看着公孙衍,见他微微点头,心中便有了决断。他站起身,声音传遍整个大殿:“寡人以为,与楚国结盟对秦国有利。就依公孙衍之见,与楚国签订盟约!”
第四章 盟约定局
三日后,咸阳宫的偏殿里,秦楚两国的使者正式签订盟约。偏殿的正中央摆着一张案几,上面铺着白色的丝帛,丝帛上用墨笔写着盟约的条款,共有五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