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仲侈接过信,展开一看,里面详细写了如何撤军的步骤,甚至连“瘟疫”的症状都写得清清楚楚。他抬头看向冯忌,眼中满是敬佩:“冯先生考虑周全,公仲侈佩服。”
冯忌站起身,拱手道:“相邦大人深明大义,秦国定会记得韩国的这份情谊。他日若韩国有难,秦国必当相助。”
夜色渐深,冯忌离开公仲侈的府邸,踏上返回秦国的路途。紫藤花的香气在他身后飘散,新郑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就这样被悄然化解。
第五章 方城空欢喜
三日后,方城的楚军大营里,昭阳终于等到了韩国的回信。
信使跪在地上,双手捧着竹简,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将军,韩相国公仲侈说,韩国国内爆发瘟疫,士兵多有染病,无法出兵相助,已下令撤回军队。”
“什么?!”昭阳猛地站起来,一把夺过竹简,匆匆浏览一遍,气得浑身发抖,“瘟疫?这分明是借口!公仲侈那老狐狸,定是被秦国收买了!”
副将也急了:“将军,韩军撤军,我们孤掌难鸣,再留在边境也没用啊!秦军坚守不出,我们既攻不下堡垒,又无法劫掠村落,粮草已经快不够了。”
昭阳走到帐外,望着远处的秦国防线,脸色铁青。他想起出发前楚怀王的嘱托,想起自己在章华台立下的誓言,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韩军撤军,楚军损兵折将,不仅没能试探出秦军的实力,反而让楚国成了笑柄。
“将军,秦军的斥候还在附近巡查,若我们再不走,恐怕会被秦军包围。”副将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昭阳咬了咬牙,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他知道,继续留在边境已经没有意义,再拖下去,只会让楚军陷入更大的困境。
“传令下去,全军撤军!”昭阳的声音带着不甘,“撤回望城,等候大王的命令!”
楚军大营里响起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士兵们收拾行李,拆除帐篷,原本热闹的大营很快变得冷清。夕阳西下,楚军的队伍缓缓撤离,尘土在他们身后扬起,又渐渐消散在风中。
武关堡上,王翦望着楚军撤退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蒙骜站在他身边,忍不住问道:“将军,我们为何不趁机追击?若能重创楚军,定能让楚国不敢再犯边境。”
王翦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方:“穷寇莫追。楚军虽撤,但实力未损,若我军追击,恐会遭遇埋伏。如今韩楚联盟已破,楚国元气大伤,短期内不会再敢袭扰边境,这就够了。”
蒙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将军,您早就料到韩军会撤军?”
“韩国地处四战之地,向来首鼠两端,既怕秦国,又怕楚国。”王翦解释道,“楚国人许给韩国的好处,不过是画饼充饥,而秦国给韩国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公仲侈是个务实的人,自然会选择对韩国有利的一方。”
说话间,远处的柳溪村传来了炊烟的味道。王翦知道,村民们已经开始重建家园,边境的平静,终于回来了。
第六章 咸阳论功过
一个月后,咸阳宫。
秦惠文王坐在王座上,手里拿着王翦送来的奏折,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张仪站在最前面,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带着几分得意——他早就说过,楚国不足为惧,韩国更是墙头草,如今果然被王翦言中。
“王翦率军驻守边境,以静制动,不仅抵御了楚军的袭扰,还瓦解了楚韩联盟,保住了商於之地,功不可没!”秦惠文王放下奏折,声音洪亮,“传朕旨意,封王翦为武成侯,赐食邑万户;冯忌出使韩国,有功,封为上卿,赐黄金百镒!”
殿下文武纷纷躬身道贺,王翦的使者上前领旨,脸上满是荣光。
“大王,楚国此次虽撤兵,但心中必怀怨恨,日后恐会再次袭扰边境。”张仪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建议,派使者去楚国,安抚楚怀王的情绪,同时派人加强商於的防御,以防不测。”
秦惠文王点了点头:“张仪所言极是。楚国虽弱,但毕竟是南方大国,不可轻视。传朕旨意,命张仪为使者,前往楚国出使;再命蒙恬率军一万,前往商於,协助王翦加固防御。”
张仪躬身领命,心中暗自盘算——此次出使楚国,不仅要安抚楚怀王,还要趁机打探楚国的虚实,为日后秦国东进做准备。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王座上,秦惠文王望着殿下文武,心中充满了感慨。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如今又挫败了楚韩联盟,东进的道路愈发通畅。他知道,只要继续推行新法,任用贤能,秦国终有一天,会统一六国,称霸天下。
第七章 商於终安宁
商於之地,秋意渐浓。
柳溪村的重建已经完成,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村民们在田里忙着收割庄稼,孩子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追逐嬉戏。里正换成了柳老汉的儿子柳平,他站在村口,望着远处的武关堡,心中充满了感激——若不是王翦将军坚守边境,若不是秦军保护,柳溪村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