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惠文王起身,走下龙椅,亲手扶起张仪,“即日起,任命张仪为秦国相邦,总领朝政,军政外交,皆由你统筹。若有不从者,以抗旨论罪!”
张仪接过惠文王赐予的相邦印绶,印绶上的青铜纹路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仿佛承载着秦国未来的命运。他再次叩首:“臣谢君上恩典!臣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外交官员,为连横之策铺路。”
三日后,相邦府的庭院中,三十余名来自各国的游士、儒生、辩士肃立成行。张仪身着相邦朝服,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众人:“秦国要图天下,需得一批能言善辩、熟悉列国风俗的使者。今日选拔,不问出身,只看两点——一能准确说出三国的山川地理、朝堂格局,二能以‘连横’之理说服我,为何秦国该与该国结盟。”
一名来自韩国的辩士上前,侃侃而谈:“韩国地处中原,西接秦国,东连魏国,南邻楚国。如今韩国国力衰弱,若秦国能与韩国结盟,韩国愿为秦国东进的先锋,牵制魏国、楚国。臣曾在韩国朝堂任职,熟知韩襄王的心思,愿为使者,说服韩国与秦结盟。”
张仪点头,又问一名齐人:“齐国富甲天下,又与秦国无直接边界,为何要与秦结盟?”
那齐人从容答道:“齐国虽强,却忌惮楚国、赵国联手。若秦国能与齐国通好,互市通商,齐国可牵制楚国,秦国则可专心对付魏国、赵国,此乃互利共赢之举。臣出身齐国临淄,熟悉齐国商人和贵族的关系,可游说齐王与秦通好。”
张仪一一考核,最终选出十五名使者,分别派往魏、韩、齐、楚、燕、赵六国。他亲自为每一位使者制定说辞,将各国的软肋、需求一一列出:“出使魏国者,需提及河西之地的粮食产量,暗示秦国可借粮给魏,条件是魏国退出合纵;出使楚国者,要避开汉中郡之事,多谈蜀地的丝绸、漆器,以通商诱惑楚王……”
夜深人静时,相邦府的灯火依旧亮着。张仪伏案疾书,将六国的官员名单、风俗禁忌、朝堂矛盾一一整理成册,旁边放着的,是他为秦国制定的连横计划表:先联魏、韩,再通齐、燕,最后孤立楚国、赵国,待时机成熟,再东出函谷,逐个击破。
窗外,咸阳城的夜市渐渐沉寂,唯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偶尔传来。张仪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咸阳宫的灯火,心中默念:“商君,你推行新法,让秦国变强;我张仪,定要以连横之术,让秦国称霸天下。”
几日后,第一批使者启程前往魏国。张仪亲自送到城外,握着使者的手道:“魏国是连横之策的第一步,成败在此一举。记住,多说利,少说威,让魏王觉得与秦结盟,是他最好的选择。”
使者点头离去,马车扬起的尘土在官道上渐渐消散。张仪站在城楼上,目光望向东方——那里,是六国的土地,是秦国未来的疆土。他知道,一场席卷天下的外交风暴,即将由他掀起,而秦国的东进之路,也将从这一刻,正式开启。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