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堡的位置正卡在大路上,不拿下没法通过,可要拿下谈何容易?骑兵没法攻击要塞,豁出老脸下马加入步兵行列也没用,手下这帮丘八的制造水平难以保证器械质量,曹军站在城墙什么也不做都够呛能爬上去。
得知刘琰抵达,夏侯渊马上意识到街亭多半没了。观察过刘琰军队后夏侯渊又冷静下来,非但没有担忧反倒有些小欢喜。看来定川砦防御体系很有效,兴许刘琰绕的是哪一条未知小路,也就带出来五六千骑兵,不管怎么说张合打的不错。
欢喜之余又有些疑惑,夏侯惇再怎么疏忽也有一万多精锐部队,依托坚固工事街亭怎么可能丢呢?不客气的说就是一万头猪挡路,刘琰要通过也没这么快吧。事实摆在眼前夏侯渊没有一丝惊慌,来就来吧,一个张堡就足够爽翻你。
不怨古代交通条件差信息传递不及时,只能说时间差是个无法克服的障碍,也可以说优秀的骑兵将领打的就是时间差。今天这个时候张合的确还在定川砦,等十天之后接到街亭失守的消息,他才转头去防御开头山。
如果夏侯渊知道张合在开头山将经历什么,恐怕无法如此淡定。但就目前而言,没搞清楚具体形势之前夏侯渊决定以静制动,索性不理睬刘琰,回到西番坪该干嘛干嘛。
夏侯渊老神在在,刘琰可急的要命,带的食物不够吃是一方面。夏侯惇受了窝囊气没准什么时候杀过来,那可是一万曹军精锐不是一万头猪。前有要塞拿不下,后有追兵打不赢,导致白来一趟可就坏了。
这时候想起段煨,即便顺利突破张合,步骑混合兵团赶到这里也不是十天半月的事。不能指望小月氏和卢水胡单独出击,这里是内地胡人军队没来过,没有段煨带路那帮人都搞不清略阳在哪里。
当初就该采取徐庶的稳健打法,老老实实突破六盘山,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过来,还是年轻貌美,行事草率呀。
懒洋洋坐在帐篷里胡思乱想,抬眼看到普利托着风帽穿针引线,刘琰晃动左手嗤笑道:“我这辈子算和女红无缘了,对了你什么时候学的针线活儿?”
普利呵呵笑着答应一声,穿完最后几针又仔细端详一阵,确认风帽没毛病才抬起头:“您咋忘了,过去普回出门打猎,我留在部落里带领女人们缝补衣服。”
生活在丘林部的那些日子很苦,苦归苦穷归穷,生活过的却很安心。可惜时过境迁,过去的永远不会再来。
刘琰叹息一声,收回思绪想起一件事:“我说你有风帽戴,干嘛又费劲做一个?”
普利笑嘻嘻捧起风帽:“这是给您做的。”
刘琰嘴巴成个O型,双眼瞪得溜圆,指着风帽半天说不出话。
这是一顶极具鲜卑特色的风帽,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块硬质头巾。使用方法很简单,先将头巾扣在头上,在发际线位置用皮带收束扎紧。
如此一来风帽形成两个相连又独立的部分:头顶是一个高高的帽屋,整个发髻都隐藏在帽屋中;其余则称作帽裙,垂坠在下来覆盖脖颈和耳朵。
刘琰冬夏都戴白帢,确实需要一个暖和的风帽。眼前这顶风帽显然用了真心,做工可说无可挑剔,问题是普利的审美实在不敢恭维。
除了皮革还用到丝绸,问题就在丝绸的颜色上——鲜艳的大面积的翠绿,暗绣墨绿竖纹。白帢本就很高,扣在帽屋里显得风帽更高,老远看去就像是头顶大半个西瓜。
西瓜这种水果在凉州很流行,大汉其他地方还不了解。不是不想了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西瓜不好吃,除了中间有些甜意,其他部位的口感和黄瓜差不多。
凉州人喜欢吃水份足的食物,容易接受西瓜不奇怪。内地好吃的水果多的是,对花高价购买和黄瓜差不多的东西兴趣不大。想流行天下还要等上一百年,等到西域培育出甜度高一些的西瓜内地人才会买账。
刘琰吃过西瓜,西部百姓没吃过也见过,顶半个喜闻乐见的西瓜到处浪,想起这幅场景就尴尬的要命。话是这么说,人家好大儿费劲巴力做出来,就因为难看不要也说不过去。
正犹豫怎么委婉的拒绝好意,普利直接将风帽扣过来,还贴心的用皮带扎好。
刘琰摘也不是,不摘也不是,只能懦懦问出一句:“好看吗?”
喜欢汉末小人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小人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