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国华见他收获不多,看了看,随便聊了几句就走了。
他却不清楚,他这边就是做样子的,昨夜秦永刚已经收获十多只甲鱼和两只山龟。
今天早上骑摩托车出去,不再是例行收钩,而是开向千茅镇那边卖货。
杨红卫想独享秘密,并没有把秦不易家药方有奇效的秘密宣扬出去。
等秦永刚回来,得知不算他混淆视听才钓到的一只小甲鱼还没卖,这第五天的收获依然有一千四百八十块。
五天下来,平均每天有一千块钱的收获。
除了第一次两天的收获,去百富山售卖挣了一千多点,当时没考虑太多,已经拿去还了外债。
后面卖的鱼钱,他俩都不敢着急还债。
这次回到家,两父子商量了一下,还是零零整整的凑上了两百块,还了另外一家邻居的钱。
几天过去,一点钱都没挣,还借了别的人摩托车天天跑,怎么也说不过去。
在没有钓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就打算保持这样的速度,慢慢的还着外债。
新制的甲鱼钩子数量已经差不多了,不用再制作新的。
秦永刚中午帮忙清了会鱼线,料理完那些钓来的杂鱼,之后有点无所事事。
闲下来的他,顾不上大中午的时间不太对,心痒痒的熬了锅掺了神秘井水,以及用井水养了些天的地兽根当主药的汤药。
正是按那张祖传用来辅助练拳的方子配的药。
约莫半小时过去,熬好汤药,他端起碗先尝了口。
味道微苦,回味微甜。
不像以前熬的药,很是苦涩难喝。
几大口喝光,肚里热呼呼的,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反应。
喝完药,他意犹未尽的咂巴着嘴,走去后院耍拳去了。
秦不易听到动静,放下手里的注释,倚着门框边观看。
初时秦父打的还有点生涩,不太连贯,更少点节奏。
后面注意力不再关注那药喝了到底有没有用,只是专心的打拳。
慢慢的打得熟练了不少。
拳脚出力有劲,进退有序。
尽管笨拙,却有了那么几分气势。
不管如何,能唬下外行人的几手把式还是有点看头的。
也不知道是初秋的太阳有点毒,还是药效起了作用。
秦父一套拳脚还没打完,额头已经微微冒汗。
阳光一照,还有点儿反光。
一套拳耍下来,他已经是红光满面,汗湿衣衫。
奇怪的是在大太阳下练拳,除了有点儿热,并没有意料中那么热。
收拳站定,用衣袖随便抹了把额头的汗水,他精神抖擞的再打上一套拳。
第二遍拳脚打完,衣衫已经尽湿。
打完之后,感觉还没有尽兴,还想接着练。
湿漉漉的沾在身上不怎么舒服,他干脆把汗衫脱了,往旁边一放,露出一身发达的肌肉。
上面还有一些做事时划伤的痕迹。
他略作休息,又耍上了第三轮拳。
秦永刚越练,越发的熟练。
打出的拳脚,也越有气势。
拳出如风,进步有力,颇有几分大武师的风范。
至少没钱了,放个碗在街上耍上几套,多多少少能挣几口饭钱。
是不是新配的汤药有用,秦不易看了好一会,也没能看不明白。
直到看完第三遍,他轻轻鼓了鼓掌,赞道:“爸,没想到你很久没练拳了,打得还这么威风。”
“哈哈,我也觉得越练越精神。”
这接连在大太阳下打了三遍拳,汗水小溪一样的往下流。
脱了衣服都觉得不怎么舒服,秦永刚自顾自的去洗澡房拿了条毛巾擦拭。
歇了会,等汗停了,又很有精神的去打第四遍拳。
是有意想试出药效还是什么,秦不易也是不知。
看久了,没了什么新鲜感,他转头回去继续看书去了。
祖传的那两本古书,小时候他就倒背如流。
这些年没再翻出来看了,回来后重新翻阅了几次,又能够记清一些遗忘的句子。
古文上的字,他们祖辈代代相传,经历了那动乱年代都没有断绝。
就是上面的意思,并不能完全理解。
中间有几代只会强背,领悟不了其中的意思,再往下传就只会背诵,不懂秘方精义了。
好在那练拳的辅助药方,经常有用到,照葫芦画瓢,倒也不曾出过差错。
凭借不错的武力,把这祖传的宝贝安好的保存下来,留到了现在。
动乱之年,秦不易的爷爷他们也只是有些气力,会耍些江湖把式的穷苦壮汉。
家徒四壁不至于,勉强混个饭饱,不像有什么金银古董的大户。
外人自然不曾想过这样的人家,也会有传承了数十代的宝贝。
成了动乱之年的漏网之鱼。
秦永刚在大太阳下耍了五套拳,热得汗流浃背。
再加上活动久了,也有点累,擦着汗没了继续的念头。
至于喝下去的新药,他这一会也没试出多少效果。
隐隐觉得有用,具体有多大作用暂时还不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不住的空间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苟不住的空间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