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城,太极殿内,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
当赵忠朗声宣读关于划分“二十四道”的新政时,冗长的地名与疆界划分令朝堂上不少大臣心中暗自嘀咕。
这个时代的多数文臣不似岳飞、韩世忠那般曾经南征北战、熟知天下疆域,他们这些人自科举入仕以来,多是从家乡直接入朝为官,随后便随着动荡的时局与朝廷一路辗转,虽历经开封、临安、洛阳等地的流转,但足迹所至,与如今大宋的广袤疆域相比,不过是其中十之一二罢了。
而就当群臣这细微的迟疑于殿中悄然弥漫时,端坐御座之上的赵斌面上忽然浮现一丝微笑,冲着身旁微微一点手,当下有两名内侍迈步上前,哗啦一声,在御座之下,群臣之前展开了一幅巨大的江山舆图。
朝堂之上群臣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只见丝帛之上,大宋的版图以前所未有的恢弘气势铺陈开来,东瀛的波涛、西域的雪山、南疆的密林、北境的草原,皆纳入其中。
如今的大宋,北疆远拓草原,直抵漠北——昔年苏武牧羊的苦寒之地,如今已是大宋疆域所及;西陲更是越过葱岭,遥遥望见咸海的波光;东极之处,东瀛列岛如星链环布,拱卫海疆;向南则跨海而立,琼州、流求二岛雄踞万里碧波,镇守南溟。
直到此刻,群臣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如今所处的帝国,疆域是何等广袤,看着那在图上只一点的洛阳城,群臣方才感觉到了“虽《禹贡》所载九州,亦不能及”的地步!
一种身为天朝上国臣子的自豪感在胸中翻涌,先前的疑虑,此刻已被这壮丽山河涤荡无存。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舆图上那清晰勾勒的“二十四道”疆界之上。一道道界线依山顺水、因势而划,井然有序地将万里江山编织成一张脉络分明、结构严谨的巨网。
见此情形,群臣纷纷赞叹不已,尤以西北出身的臣子最为激动。
他们多出身儒学世家,昔日在太宗一脉当政时,或因师门牵连、朝堂倾轧,或因不屑权争、志节难伸,以致仕途阻塞,生计艰难;靖康之变中,更饱尝流离之苦。幸得赵安遣暗卫暗中接济,方得撑至赵斌主政西北,终被擢入朝堂,一展抱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赵斌的忠诚,也最为坚定。
此刻,程门尹焞之后尹城率先出列,声震殿宇:“陛下圣明!今日得见此图,方知何为‘经纬天地’!二十四道之划分井然有度,万里山河,尽在指掌之间!”
那边北伐众将观舆图更是深知其中奥妙,当下连连称赞道:“妙极!往后调兵遣将,钱粮转运,按图索骥,一目了然!陛下此策,实乃固国之基石!”
更多的臣子纷纷躬身,赞颂之声此起彼伏。
“广土与精治兼得,陛下深谋远虑,臣等拜服!”
“《禹贡》九州不过旧制,陛下所定二十四道,方是开万世太平之新章!”
望着舆图上脉络分明、浑然天成的二十四道,群臣脸上最后一丝疑虑已化为由衷的叹服与欣喜。他们齐刷刷躬身,宏亮的声音响彻大殿:“臣等为我大宋江山贺,为陛下贺!”
赵斌端坐于龙椅之上,看着台下群臣神色的转变,听着他们由衷的赞叹,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笑容。
当殿中赞叹声渐渐低下去,赵斌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疆域既然划定,接下来便是推行政务。而万千政事之中,朕觉得,首要之务当推教育,重科举,毕竟有人才好办事嘛。”
而就在群臣还被赵斌的转折引得呆愣当场之时,赵斌的目光已转向李纲、赵鼎等几位老臣。
其实今天要议的每一条新政,早在这一个多月里,赵斌就已和他们反复推敲过了,自从迁都以来,杂事琐务全都交给了中层官员去张罗,像李纲、赵鼎、张叔夜这几位,赵斌连日常议政都怕他们累着,哪还舍得让他们去管那些搬箱理柜的琐碎事。
所以今天这场朝会,说是共议国策,实则早有准备,甚至先说哪条后提哪条,几人都一一有了定计。随着赵斌亲自开口提起,还不等群臣出言反驳,李纲几人当下依次上前,抢先附和起赵斌来,如此一来,新政自然也就能顺水推舟、落地施行。
却见那边李纲、赵鼎几人对视一眼,随即便由殿上势力最弱,而名望最高的张叔夜上前,“陛下所言甚是,君山先生曾言,‘国之兴废,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科举取士,正是为国举贤,为政事觅得辅佐之良材,陛下此议,乃是上上大吉!”
而当张叔夜话音刚落,那边李纲随即捻髯笑道:“张老大人所言甚是,有道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朝新立,正值万象更新、奠基立业之时,于此际定下文教国策,正是高瞻远瞩!”
两位重臣一唱一和,尽是赞誉之词,这让底下许多官员一时有些愣神,摸不清这几位老大人今日的路数。尤其那些自江南而来的世家子弟,心中更是警铃大作,推行科举,无疑将削弱他们倚仗门荫的特权。尤其你看今日朝堂上所列之人,凡是名列前茅之辈皆是有能有功之辈,可见如今大宋这位新帝对世家声名一事不说轻视,但绝没有赵构那般倚重,因此世家子弟对赵斌更是心生三分怯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