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什么?”
“蟑螂??塑料??墨神你清醒一点!”
“卧槽,这活也太阴间了吧!”
“白色污染?环保新思路?”
“我已经开始恶心了……”
“不愧是整活失败区一哥,这选题我服了!”
“赌五毛,肯定翻车!”
“坐等墨神被小强军团反杀!”
镜头亮起,林墨出现在画面中,他戴着一副护目镜和橡胶手套,身穿一件搞笑的围裙,上面印着“厨房杀手”的字样。他面前的长桌上,摆放着几个透明的收纳盒,里面是……密密麻麻、各种大小、已经烘干处理的昆虫标本。其中,几只油光锃亮的大型蟑螂干尸格外显眼。
除此之外,桌上还有电子秤、研磨机、几个烧杯和玻璃棒、滤网、加热磁力搅拌器(号称是“温奶器改造”)、一个小型手动压力机,以及一些常见的厨房用品如小苏打、白醋等。
“兄弟们,晚上好啊!”林墨对着镜头,露出一如既往的、略带浮夸的笑容,“看到今天这阵仗,大家应该知道我们要整什么大活了吧?”
弹幕瞬间被“保护”、“yue了”、“重口味”刷屏。
“没错!”林墨拿起一个装着蟑螂干的盒子,在镜头前晃了晃,引得弹幕又是一阵哀嚎,“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众所周知,白色污染是全球性难题,传统的石油基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而我们的目标——”
他放下盒子,双手一拍,语气激昂:“就是变废为宝,用这些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的昆虫外壳,制作出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为地球母亲减负,从我做起!”
“当然,”他话锋一转,露出狡黠的笑容,“主要原因是,系统……啊不是,主要是我觉得这想法太酷了,忍不住想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工!”林墨戴上口罩,开始操作,“第一步,原料预处理。我们需要把这些昆虫的外壳尽可能粉碎,增加反应面积。”
他将一定比例的蟑螂干、面包虫干和蟋蟀干倒入研磨机,盖上盖子。
“这里有个小技巧,”他一边启动研磨机,一边(看似随意地)说道,“不同昆虫的外壳,甲壳素含量和结构略有不同。比如蟑螂壳更坚韧,但钙质含量可能高一点;面包虫壳相对脆一点。混合使用,说不定能取长补短,改善最终材料的性能呢?”
研磨机嗡嗡作响,将干燥的昆虫变成细密的棕色粉末。林墨将粉末倒入一个烧杯。
“第二步,脱蛋白和脱矿物质。”林墨拿起小苏打和白醋,“我们需要用碱性和酸性的环境,去除外壳中附着的蛋白质和碳酸钙等无机盐,初步提纯甲壳素。”
他先是加入适量小苏打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嘴里念叨着:“浓度嘛……凭感觉,大概就是洗碗的那个劲儿?”(实则精准控制了pH值和反应时间)。“这个过程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让它们溶解出来。”
搅拌一段时间后,他进行过滤,得到沉淀物。接着又加入稀释的白醋。
“酸性环境,主要是为了溶解掉那些钙质,让甲壳素更‘纯净’。”他(假装)不小心多倒了一点醋,烧杯里泛起更多气泡,“哎呀,好像酸了点?不过问题不大,应该不影响大局……吧?”(实则这个“意外”的酸度,恰好更有利于后续脱乙酰化反应的进行)。
再次过滤、清洗后,得到的沉淀物颜色变浅了一些。
“第三步,脱乙酰化。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林墨表情(假装)严肃起来,“甲壳素本身不溶于水,也很难塑形。我们需要通过强碱加热,去掉它分子链上的一些乙酰基,把它变成壳聚糖。壳聚糖就能溶于某些稀酸,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它做成薄膜或者塑形了!”
他拿出那个“温奶器改造”的加热搅拌器,加入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这玩意是他提前申请,由“热心网友·磐石”提供的“实验级清洁剂”。
“这个有点危险,兄弟们在家千万不要模仿啊!”林墨(演技浮夸地)戴上了第二层手套,小心翼翼地将处理过的粉末加入碱液中,开始加热搅拌。
“温度和时间很重要……”他(假装)盯着一个普通的厨房温度计,嘴里瞎蒙,“我查了下资料,好像得在高温下维持一段时间?具体多久……随缘吧!看状态!”(实则通过系统赋予的微弱能量感知,精确把握着反应釜内的温度和化学环境变化,确保脱乙酰度达到最佳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意间”)调整了几次加热功率,并且(“因为手滑”)多搅拌了额外几分钟。这些看似随意的操作,落在屏幕前“直播间技术分析办公室”的专家眼里,每一个都是精准无比的关键参数!
“他那个‘随缘’的温度,正好是保证脱乙酰度最大化同时避免分子链降解的黄金温度!”
“那几次功率调整,完美模拟了程序升温过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