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粘合数字巴别塔”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网络世界关于高分子材料、离子导电和电容耦合的争论依旧零星可见。林墨却已将那场风波抛在脑后,如同一个玩腻了旧玩具的孩子,将目光投向了系统面板上那闪烁着诱人光芒的新任务。
【整活任务发布:艺术的暴力,绘世的烟花】
【任务要求:宿主需策划并执行一场面向公众的烟花表演。表演须在夜空中,利用烟花爆炸的轨迹和光效,构建出至少一个具备明确三维立体结构、可被清晰辨识的几何图形或符号(例如:立方体、莫比乌斯环、DNA双螺旋结构等)。整活过程必须直播。】
【任务奖励:高空纳米颗粒定形技术(初级)】
【整活提示:别只想着平面绽放,想想弹道,想想时序,想想如何让火药听话地“画画”。艺术就是爆炸,但这次,爆炸要听数学的指挥。】
“三维立体烟花绘图?”林墨摸着下巴,眼中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系统兄,你这任务越来越抽象了。别人放烟花是看个热闹,我这放烟花还得先修个空间解析几何和流体动力学?”
话虽如此,他内心却已开始飞速盘算。传统的烟花表演,无论多么绚烂,其本质仍是二维的、平面的绽放。要在夜空中构建稳定的三维结构,意味着需要精确控制每一发烟花的升空高度、爆炸时间、抛射角度以及发光颗粒的初始速度和运动轨迹。这不仅仅是烟花设计的问题,更涉及复杂的弹道计算和空气动力学。
“有意思,这活儿整得有点技术含量。”林墨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被激起了斗志。用最传统、最喜庆的烟花,去实现最前沿、最科幻的空中绘图,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正是他“整活”的精髓所在。
他没有立刻开始埋头设计,而是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痛苦”的准备工作。他网购了一大堆关于烟花制作、空气动力学、弹道学甚至艺术设计的书籍,堆在镜头前,愁眉苦脸地对着直播间的观众诉苦:
“家人们,谁懂啊!系统又发布阴间任务了!这次让我用烟花在天上画立体图!立方体!莫比乌斯环!这玩意儿是能用手搓出来的吗?”他拿起一本《火箭弹道学基础》,封面上复杂的公式让弹幕一片“哈哈哈”。
“主播,放弃吧,这活儿整不了!”
“三维烟花?我连二维的都画不利索!”
“建议主播直接上天,用手举着烟花跑图(狗头)。”
“墨哥,咱还是老老实实搞点接地气的吧,比如用鞭炮崩个爆米花啥的……”
林墨看着弹幕,叹了口气,演技浮夸地拍着桌子:“看不起谁呢?不就是个立体图吗?我林墨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口香糖都能传数据,烟花凭什么不能画画?这个活,我整定了!”
他“悲壮”地翻开书本,开始“艰难”地学习。直播镜头下,他时而抓耳挠腮,时而对着电脑屏幕上自制的模拟软件敲打着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参数,嘴里还念念有词:“初速……仰角……风阻系数……爆炸延迟……妈的,这比考研还难!”
这番作态,自然又引来观众们的无情嘲笑和“心疼”(主要是心疼他那看似徒劳的努力)。没有人知道,在林墨那浮夸的表演背后,一个基于系统提供的隐性知识和自身强大学习理解能力的设计方案,正在迅速成型。
“办公室”内,专家们早已严阵以待。当林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相关的预警和分析就已经摆上了陈老的案头。
“三维烟花绘图?”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皱起眉头,“这涉及到的精确控制技术,尤其是对大量微小颗粒在复杂气流场中的运动轨迹预测和控制,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烟花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和金属盐,如何让这些燃烧颗粒在极短时间内,按照预设的轨迹运动并发光,形成稳定图案?”一位材料学家陷入沉思,“这或许是一种极端条件下的微颗粒定向运动控制技术。”
陈老目光锐利:“通知下去,成立‘烟花项目’观测分析小组。重点关注的,不是他画出了什么图案,而是他如何实现图案的稳定构成。尤其是他提到的弹道设计、时序控制和可能使用的特殊烟花结构。”
几天后,林墨宣布,他“终于”完成了“理论上可行”的设计。他在直播间展示了一堆看起来奇形怪状的“自制烟花”。这些烟花与传统的圆筒状不同,有的带着奇怪的尾翼,有的则像是由多个小型发射管捆绑而成,结构颇为精巧。
“家人们,看到没有?这就是我呕心沥血设计的‘立体绘图专用烟花’!”林墨指着这些“奇形怪状”的家伙,一脸自豪,“我称之为‘墨式立体绘标弹’!每一发,都有它独特的使命!”
他拿起一个带有四片小翼的烟花:“这个,负责勾勒立方体的顶点。”又拿起一个多管集束的:“这个,负责同时打出构成棱边的光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