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对准了那瓶依旧浑浊的“原液”污水,林墨开始介绍他的“净化方案”。
“兄弟们,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取自后山天然积水坑,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营养!”他晃了晃瓶子,里面的悬浮物翻滚起来,“今天,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它变成‘有点甜’!”
“首先,我们需要过滤材料!”林墨从身后一个破麻袋里往外掏东西,“看,这是我从建筑垃圾堆捡来的细沙!这是河边挖的鹅卵石!这是…呃…我妈晒干准备扔的柚子皮?哦,还有这个,烧烤摊老板送我的木炭碎渣!以及最关键的神器——我穿了一个月没洗的旧袜子!”
弹幕瞬间炸裂。
“卧槽!袜子???”
“柚子皮是什么鬼?”
“主播你是认真的吗?”
“已经开始反胃了…”
“求袜子心理阴影面积!”
林墨无视弹幕的哀嚎,开始按照他“精心设计”(实则胡乱堆砌)的顺序,在一个剪掉瓶嘴的大号可乐瓶里,一层层铺放材料:最底下是袜子(宣称用于初步拦截大颗粒和“利用纤维结构增加表面积”),然后是木炭碎(“据说能吸附味道和颜色”),再是细沙(“精细过滤”),鹅卵石(“支撑层兼初步沉淀”),最上面居然还铺了一层撕碎的柚子皮(“利用果酸和纤维进行最后一道杀菌和清新?”)。
整个过程充满了槽点,尤其是当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只灰扑扑的袜子塞进瓶子时,弹幕的“yue”声几乎要冲破屏幕。
“办公室”里,环境专家们却看得目不转睛。
“虽然顺序和材料选择极其不专业,甚至可笑,”一位水处理专家沉吟道,“但他使用的这些材料,沙子、砾石、活性炭(木炭近似),确实是传统慢滤池的基本构成。柚子皮…虽然听起来离谱,但近年确实有研究报道某些果皮对特定重金属或有机物有吸附作用。至于袜子…可能是想模拟无纺布的作用?当然,效果天差地别。”
“重点不是他用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这么用,以及他可能会‘抱怨’什么。”李教授提醒。
装置做好后,林墨将污水缓缓倒入自制的“多层复合生物化学物理综合净化器”中。浑浊的水流经过柚子皮、鹅卵石、细沙、木炭,最后从袜子一端滴出来时,颜色果然变浅了不少,从原来的泥汤色变成了淡黄色,肉眼可见的悬浮物基本消失了。
“哦哦哦!看到没有!变清了!”林墨指着瓶口滴落的水滴,大声欢呼,尽管那水看起来离“清澈”还差得远。
弹幕一片惊叹和质疑。
“好像…是干净了点?”
“只是沉淀了一下吧?细菌病毒还在呢!”
“颜色是木炭吸掉的吧?”
“敢喝吗?我反正不敢。”
林墨拿起一个相对干净的杯子,接了小半杯过滤后的水。他没有立刻喝,而是对着镜头开始了他标志性的“技术总结(吐槽)”。
“哎呀,效果好像还行,但离直接喝还差点意思。”他皱着眉头看着杯子里的水,“主要是这过滤速度太慢了,滴滴答答的,急死人…而且,我估计也就去掉了点泥沙和颜色,里面的小东西(指微生物)估计还在开派对呢…”
他一边说,一边“无意”地摆弄着剩下的材料:“要是能有更细点的粉末,比如什么活性氧化铝啊、分子筛啊什么的,可能吸附效果更好?或者有啥办法能生成点羟基自由基之类的东西杀杀菌?不过那玩意儿需要电极或者紫外线吧?我这荒郊野岭的上哪搞去…唉,条件有限,将就了…”
“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羟基自由基!”环境专家们瞬间竖起了耳朵。这些都是深度水处理和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关键材料与概念!从一个“沙雕主播”嘴里说出来,显得极其突兀又引人深思。
“他在暗示更高效的吸附材料和消毒方式!”一位材料化学专家激动地说,“虽然语境是抱怨,但这指向性太明确了!”
“还有他提到的过滤速度慢,这涉及到滤料粒径级配和孔隙率的设计,是过滤工艺的核心参数之一!”
就在这时,林墨似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深吸一口气,举起那杯水:“兄弟们,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为了科学!(其实是为了系统任务和奖励)我干了!”
在弹幕疯狂的“不要啊!!!”和“勇士走好!”的刷屏中,林墨闭上眼睛,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将那小半杯过滤水一饮而尽!
“办公室”里瞬间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了实时传回的水质监测数据。数据显示,关键理化指标(浊度、色度)确实显着下降,但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依然严重超标!
“胡闹!”生物安全研究员差点跳起来。
然而,林墨喝完水后,砸吧砸吧嘴,睁开眼,一脸惊奇:“咦?好像…没啥怪味?就是有点土腥气?肚子…暂时也没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