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说,一边动手。先用热水融化明胶,倒入果汁调色,加入食盐增加导电性——这一步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然后,关键步骤来了。他拿起那瓶“特殊纳米导电颗粒”,故意晃了晃:“接下来是核心材料!这是我托朋友从……从某个高科技实验室……呃……食堂后面捡来的特殊导电粉末!据说特别厉害!”
弹幕一片【哈哈哈】、【食堂后面可还行】、【主播人脉广啊!】。
林墨小心翼翼地倒出一点点粉末,作势要加入明胶溶液里。但就在此时,他“手一滑”,不小心把旁边准备好的一小碟石墨粉(他从铅笔芯里刮出来的)给碰倒了,不少石墨粉混入了溶液中!
“哎呀!完了完了!加错了!”林墨立刻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手忙脚乱地想补救,但又“不小心”把溶液搅得一塌糊涂,石墨粉和那一点点“特殊纳米颗粒”彻底混合均匀。
【哈哈哈哈!经典手滑!】
【主播这失误是祖传的吧!】
【完了,黑暗料理界又要出新品种了!】
【“热心网友”:主播冷静!也许负负得正呢!(狗头)】
林墨哭丧着脸:“唉,算了算了,将错就错吧!说不定有奇效呢!”他这才把混合了石墨粉和微量特殊颗粒的溶液倒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盖上另一片玻璃,边缘用蜡封好,然后接上碳棒和锌皮做电极,连上可调电源。
“理论上,通电之后,它应该会根据电压不同变色的……”林墨嘴里嘀咕着,开始缓慢增加电压。
令人惊讶的是,那片看起来浑浊不堪的“果汁果冻”夹层,真的开始变色了!虽然颜色有点黯淡,过渡也不够平滑,但确实从一种颜色变成了另一种颜色,甚至随着电压变化,还能显现出粗略的色块图案!
【卧槽?又成功了?】
【这特么也行?石墨粉还有这功能?】
【肯定是主播之前加的那点‘食堂粉末’起作用了!】
【玄学科技!实锤了!】
林墨也露出“惊喜”的表情:“哇!看来歪打正着!我这独家秘方果然厉害!”他趁热打铁,开始演示,让材料显示出简单的“SB”(他声称是“Super Boy”的缩写)字样。
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觉得主播运气真好,又整了个好活。
然而,真正的戏肉才刚刚开始。演示得差不多了,林墨又“习惯性”地溜达到了白板前。
“咳咳,虽然这次是误打误撞成功了,但原理我们还是可以探讨一下的嘛。”他拿起笔,脸上带着一种“我要开始装逼了”的表情。
“这个电致变色的核心呢,在于离子迁移和氧化还原反应……嗯……比如这个电极反应速率和界面阻抗的匹配……”他开始在白板上画示意图,写公式。
但这一次,他写下的公式和参数,九真一假!
他真的写出了电致变色材料的部分基础理论框架,这是系统技术里有的,也是未来“办公室”和国内研究人员需要的基础。但在几个非常关键的地方,他故意引入了错误:
· 他大幅提高了某种理论上存在但极难制备的、用于增强离子迁移率的“催化添加剂”的浓度比例(实际上系统技术通过微观结构设计完美规避了对此类添加剂的需求)。
· 他 subtly 修改了一个关于驱动电压与变色响应时间关系的核心微分方程的一个常数项,使得按照他的公式计算,最优驱动电压会远高于实际所需,并且响应曲线会变得极不平滑。
· 他特意强调并“详细”描述了石墨粉在其中起到的“关键骨架和导电桥梁作用”,并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石墨颗粒粒径分布最优范围(实际上那点特殊纳米颗粒才是关键,石墨粉纯粹是干扰项)。
· 他甚至“贴心”地列出了几种用于“提高稳定性”的“必需”后期处理工艺,其中涉及两种极其昂贵、难以获取且在实际生产中完全不需要的特殊惰性气体保护环境和高温退火流程。
他写得洋洋洒洒,看起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深入”和“专业”。【低级信息误导光环】悄然发挥着作用,让这些精心编织的错误信息披上了一层格外可信的外衣。
弹幕里,懂行的人已经开始迷糊了。 【等等,这个催化剂的浓度是不是太高了?这成本……】
【驱动电压这个方程……感觉有点怪怪的?】
【石墨粉的粒径要求这么苛刻?这工业化生产难度太大了吧?】
【还需要惰性气体保护高温退火?这真的是低成本DIY?】
【“热心网友”:主播!这参数是不是写错了?看起来好复杂好贵啊!(试图提醒)】
林墨看到这类弹幕,心里暗笑,脸上却一副“尔等凡人岂能懂我”的高深表情:“没错!就是要这个浓度!不然效果出不来!……电压高点怕什么?效果好就行!……石墨粉就得这个粒度,不然形成不了有效导电网络!……后期处理当然要严格,不然怎么叫高科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