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日上三竿,林墨才被窗外刺眼的阳光和嘴唇依旧残留的肿痛感唤醒。
他龇牙咧嘴地爬起来,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那两片依旧丰盈饱满的“香肠”,叹了口气。这唢呐的物理攻击力,后劲可真足。
简单洗漱,叼着吸管喝了一盒牛奶权当早餐,他慢悠悠地晃到电脑前开机。屏幕亮起,那个只写了一半、充满“错误”的磁场位形草图文档,还静静地停留在桌面上。
他盯着文档看了几秒,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并没有立刻去打开它,而是先熟练地登入了直播平台的后台。
果不其然,私信和评论区已经彻底爆炸。
无数条留言都在追问昨天那转瞬即逝的蓝光到底是什么,有人坚信是特效,有人怀疑是模型自带的灯光把戏,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信誓旦旦地分析那光芒的颜色和质感绝非寻常,甚至有人贴出了慢放截图,试图证明那不是任何已知光源。
当然,更多的还是对他那鬼哭狼嚎般唢呐技术的无情嘲笑和对他精神状态的深切关怀。
林墨粗略扫了几眼,便不再关注。普通观众的争论,本就在他预料之中,也是他最好的保护色。
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隐藏在海量信息之下、难以被常人察觉的“专业”目光。
下午,阳光正好…适合继续整活…或者说,继续“上交”。
他再次开启了直播。
镜头对准的,不再是那个花里胡哨的“反应堆模型”(已经被他拆掉了一部分,美其名曰“检查维修”),而是重新回到了他那个略显杂乱的书桌。桌面上,醒目地放着那把立下“汗马功劳”的D调唢呐,和那本已经被翻得有些卷边的《唢呐入门速成教程》。
观众涌入的速度比上次更快,显然很多人都设置了开播提醒。
“主播醒了?嘴唇还好吗?”
“今天还吹吗?我的耳朵已经准备好了(戴好头盔)!”
“昨天那个蓝光到底是不是真的?给个准话啊!”
“主播你那个反应堆模型卖不卖?我想买来当氛围灯…”
“赌今天主播还能整出什么新花样!”
林墨调整了一下镜头,让自己和那本乐谱同框。他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和一丝“心有余悸”的后怕,还有那么点“努力过后发现自己是废物”的沮丧。
“家人们…中午好…”他有气无力地打了个招呼,声音还有点沙哑,“昨天…太刺激了,真的,我现在脑瓜子还嗡嗡的。”
他拿起那本教程,重重地叹了口气,表情愁苦得像是期末挂科的大学生:“我是真没想到,这唢呐能这么难吹!我以为跟吹口哨差不多呢!结果…差点没把我送走!”
弹幕一片“哈哈哈”和“心疼主播一秒”。
“你们看看这谱子!”他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愤愤不平地翻开教程,将内页对准了镜头,一页一页地快速翻动着,“这都画的什么跟什么啊?圈圈叉叉的,这指法是人记的?还有这音阶…你看这个‘高音5’,要求气流和唇压控制得那么精准,稍微差一点就变成杀猪叫!这是人学的?”
他抱怨得情真意切,完全就是一个被传统乐器狠狠蹂躏后的初学者模样。镜头随着他的翻页和手指的指点,清晰地捕捉着书页上的内容。大部分是正常的唢呐指法图、简谱和练习曲。
但就在他翻到某一页——恰好是昨天直播最后“无意”间展示的那一页时,他的动作“自然”地慢了下来。他的手指点着页边空白处,那里除了印刷的乐谱外,还有他用极细的签字笔写下的一堆“练习笔记”。
“尤其是这儿!”他皱着眉头,指着那些“笔记”,语气充满了苦恼和抱怨,“这书上印的这个符号啥意思?看着跟个小蝌蚪似的,旁边还标注个频率值?还有这儿,我自己瞎记的这堆数字和箭头…当时想着帮助记忆指法和气流的对应关系,结果越记越乱!完全对不上!”
他看似在吐槽乐谱的复杂和自己笔记的混乱,但镜头却忠实地、持续地对准了那页乐谱,尤其是页边空白处那些“凌乱”的笔迹!
那些笔迹,在外行人看来,确实像极了初学乐器的菜鸟试图记录指法要点、气息强弱而画的乱七八糟的符号和数字:
一些看似随意的频率数值(如“147.35Hz”、“880.00Hz ±5”)。
一些箭头和波形线,指向特定的音符。
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和比例式,像是试图计算吹奏时长和气息消耗。
甚至还有几个像是拼写错误的化学元素符号(“D”、“T”旁边打了个问号)和物理单位(“eV”、“K”)。
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完美符合一个学渣的痛苦挣扎。
然而,在“直播间办公室”里,早已严阵以待的密码专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瞳孔却瞬间收缩!
“放大!聚焦页边空白处!逐行扫描!”首席密码专家声音急促地命令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