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729矿山的夜空被一种诡异的蓝绿色照亮。周远站在警戒线外,看着远处起伏的山脊线上蒸腾的热浪。这座以发现日期命名的稀土矿,此刻像一头沉睡中被惊醒的远古巨兽,正从每个孔隙喷吐着炽热的呼吸。
地表温度54度,井下监测点已经突破90。陈明宝递来一份最新数据报告,汗珠顺着他晒得黝黑的脸颊滚落,最糟的是3号井东侧,稀土浓度每小时上升0.37%,创下新纪录。
周远接过报告,纸张触手温热。三天来,菌群活动范围已经扩大了近三倍,距离最近的地下水系仅剩不到200米。如果丽莎的判断准确,34小时后,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群将自毁并释放稀土元素,污染整个江华河流域。
林教授有消息了吗?
陈明宝摇摇头:昆明理工说她前天请假回老家了,但我们查到她买的机票是飞往...他压低声音,草楼镇。
周远握紧了拳头。ST集团的绑架威胁成了真。现在他们手中握有两名人质——郑毅和林雪梅,而筹码正是天工系统的核心代码。
五矿的技术团队怎么说?
那帮书呆子?陈明宝嗤了一声,他们建议往矿井灌液态氮,直接冻死菌群。也不想想这样会毁掉多少稀土晶体结构!
周远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丽莎发来的加密文件:【ST集团内部通讯截获,他们在草楼B3区设置了临时实验室,疑似进行菌群培养。附件是建筑平面图。】
图纸显示,B3区那个被封闭的老巷道内,ST集团秘密扩建了一个约200平米的实验区。周远放大细节,在角落发现了一个标着H-7的房间——正是三个菱形标记所在的位置。
我们得去草楼。周远突然说。
陈明宝瞪大眼睛:现在?江华这边怎么办?
分头行动。周远调出天工系统的远程界面,你留在这里监控菌群活动,我和丽莎去草楼。如果48小时内我们没回来...他顿了顿,执行B计划。
什么B计划?
用这个。周远从背包取出一个金属盒子,张工笔记里提到的电磁脉冲发生器原型,能暂时抑制菌群活性,但效果只有12小时。
陈明宝接过盒子,神情复杂: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们失败,我必须向全世界公开这项技术...
比我导师做得更好。周远拍了拍这位老矿工的肩膀,技术应该像阳光雨露,记得吗?
直升机掠过湘南连绵的丘陵时,丽莎递给周远一份刚解密的情报:ST集团向主要客户发送了稀土报价单,生效时间是...40小时后。
周远扫了一眼,数字触目惊心——价格上调400%。他们确定能控制江华的菌群?
不止江华。丽莎调出全球地图,上面标着七个红点,刚果、巴西、格陵兰...ST集团同时在这些地区申请了生物选矿专利。他们要用张教授的技术垄断全球稀土供应。
周远望向舷窗外翻涌的云海。四十年前,张工研发这项技术是为了让贫矿变富矿,减少矿工开挖量;如今,它却可能成为资源掠夺的武器。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人心的贪婪永远如影随形。
到了草楼后,我需要你联系一个人。周远打开手机相册,显示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张工和几个学生站在实验室里,其中一个圆脸女孩特别显眼,林雪梅教授的学生,现任昆明理工生物矿业中心主任,赵青。
丽莎若有所思:你是担心...ST集团会对所有知情者下手?
我担心的是,周远轻声说,张工可能留下了不止一把。
---
草楼铁矿比周远上次来时更加萧条。主矿区已经停产,只有几个保安懒洋洋地坐在岗亭里。B3区的入口被崭新的铁门封锁,挂着龙腾矿业-危险区域的牌子。
就是那里。丽莎指向铁门后方隐约可见的巷道口,根据图纸,实验室在地下约50米处。
周远检查了下装备:改装过的天工系统终端、电磁脉冲发生器、还有陈明宝硬塞给他的一把地质锤。这玩意比枪好用,老矿工当时说,在井下混过的人都懂。
他们等到夜幕降临,借着星光摸向B3区。铁门的锁对丽莎来说形同虚设——她用了某种电子解码器,十秒钟就咔哒一声开了。
巷道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周远打开头灯,光束照出墙壁上斑驳的岁月痕迹。这里与江华矿的炽热截然不同,阴冷潮湿的空气中有股霉味,混合着某种化学药剂的气息。
小心。丽莎突然拉住他,前面有监控。
果然,巷道拐角处有个隐蔽的摄像头正在缓慢转动。周远从包里取出一个小装置,按下开关后,摄像头上的红灯熄灭了。
脉冲干扰器,他解释道,天工系统的副产品,能瘫痪15米内的电子设备。
他们顺利通过几个岔路口,按照图纸来到了那个标着H-7的房间前。门是厚重的金属制,需要指纹识别。丽莎正要上前破解,周远却注意到门框上方刻着三个几乎被岁月磨平的菱形标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