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扩大抽检的结果出来了:不合格率高达40%。张振国立即召集了核心团队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决定的分量——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付出巨大代价。
我建议局部加固,陈默出人意料地首先发言,在问题节点增加钢骨混凝土包裹层,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不用大面积返工。
几位资深工程师点头表示赞同。这是个折中方案,理论上可行,但缺乏实际案例验证。
周远,你怎么看?张振国直接点名。
周远站起身,走到投影前:我做了三种情景分析。他调出对比图表,局部加固确实能提高安全系数,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增加的结构自重会加大基础负担;二是...他切换到地震模拟动画,在特定方向的地震力作用下,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会议室鸦雀无声。动画中,加固后的结构依然在强烈地震下发生了局部破坏。
所以你的意见是?张振国问。
周远深吸一口气:从纯技术角度,必须返工。但...他停顿了一下,我怀疑这不是单纯的质检疏漏,而可能是有意为之的材料造假。
这句话像炸弹一样在会议室引爆。张振国立即示意大家安静:你有证据吗?
周远展示了调查结果:异常的检测报告、供应商的历史纠纷、吴雅楠的签名备注...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种种迹象极为可疑。
这事大了,张振国掐灭烟头,我会向集团纪委汇报。但眼前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返工还是不返工?
返工。周远毫不犹豫,我们不能拿建筑安全赌博。
即使面临巨额违约金?即使可能得罪半个行业的人?张振国锐利的目光直视周远。
周远迎上那道目光:张总,您常说工程人的良心比技术更重要。
张振国突然笑了,转向其他人:投票表决吧。我支持返工。
最终,团队以微弱多数通过返工决定。会议结束后,张振国留下周远:集团高总会带调查组下来,你要准备好所有证据。另外...他意味深长地说,最近注意安全。
周远明白这个警告的分量。如果真存在材料造假的黑幕,他的调查可能已经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接下来的48小时如同噩梦。周远既要准备向集团调查组的汇报材料,又要制定详细的返工技术方案,几乎没合过眼。更糟的是,工地上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工人们窃窃私语,分包商们闪烁其词,连日常的技术问题都变得难以推进。
听说了吗?要拆掉十五层楼!食堂里,周远无意中听到两个施工员的对话。
疯了!那得耽误多久?我们的奖金全泡汤了!
都怪那个姓周的技术员,非说钢材不合格...
周远默默走开,胸口像压了块石头。他理解工人们的不满——返工意味着他们的辛苦劳动付诸东流,收入也会受影响。但比起建筑安全,这些又算什么呢?
第三天上午,集团调查组如期而至。带队的高志远总工程师直接约见了周远,听取详细汇报。
情况比想象的严重,听完汇报,高志远面色凝重,我们已经联系了钢厂,他们确认这批钢材的铭牌和检测报告都是伪造的,实际是低等级钢材重新轧制后的假冒产品。
周远心头一震:那么设计院那边...
吴雅楠已经被停职调查,高志远压低声音,初步查明她收受供应商贿赂,违规指定材料。这事可能会牵扯出一串人。
调查组离开后,张振国立即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开会,正式宣布返工决定。不出所料,会场一片哗然。
凭什么让我们背这个锅?钢筋分包商老陈第一个跳起来,材料问题是你们采购的责任!
就是!耽误的工期怎么算?其他分包商纷纷附和。
场面一度失控。周远看着张振国站在台上,面色铁青却无法平息众怒,突然做了一个冲动的决定——他走上台,拿过了话筒。
各位!他的声音在嘈杂的会场中并不突出,但坚持继续,我知道大家有情绪。但请先看一组数据。
周远打开提前准备的演示文件,展示了两组建筑在地震中的对比照片:一组是按标准建造的房屋,震后依然屹立;另一组是使用劣质材料的建筑,已成废墟。
这是汶川地震中的实际案例,周远声音沉重,使用不合格钢材的建筑倒塌了,里面的人没能逃出来。他停顿了一下,让照片的冲击力充分发酵,云端之塔将来会有上万人在里面工作、生活。我们真的愿意用他们的安全去赌吗?
会场安静下来。周远调出返工方案:公司不会让大家白白付出,所有返工工日按1.5倍结算,延误的工期将通过其他措施弥补。
这个承诺起到了关键作用。工人们虽然仍有不满,但情绪明显缓和。会议结束后,张振国拍了拍周远的肩膀:处理得不错。不过1.5倍工资的事我得向集团申请,你可给我挖了个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