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十一月,寒风裹着细碎的霜花掠过田垄,全球协作基地的冬季筹备进入关键期——非洲红稻扩种地块的微生物菌肥已撒施完毕,智能水肥设备的管线在沙漠边缘铺成银色的网;美洲玉米肽生产线的厂房封顶仪式刚结束,工人正忙着安装屋顶的太阳能板;越南竹艺分坊的竹制构件已运抵现场,匠人开始拼装“智能竹编工作台”;肯尼亚蓄水池的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水面倒映着远处正在搭建的育苗棚框架。陈砚站在全球协作数字监控大屏前,指尖划过实时更新的进度条,“非洲红稻地块肥力达标率98%”“美洲厂房封顶提前3天”“越南竹艺设备安装完成60%”等数据闪烁着绿光,像冬日里跳动的火苗,照亮了协作新局的前路。
“陈城主!越南竹艺分坊发来紧急消息!他们在拼装智能竹编工作台时,发现部分竹构件的榫卯接口与智能电机的安装孔位不匹配,匠人试着调整了好几次,还是没法精准对接,想让咱们派老周过去指导!”林晚秋拿着对讲机快步走来,屏幕上正显示着越南基地的实时画面——几个匠人围着散落的竹构件和电机,眉头紧锁地比划着,旁边的图纸上画满了修改标记,“还有非洲基地,卡伦说最近沙漠地区降温比往年早,部分智能水肥管线出现冻裂隐患,他们想加装保温层,但当地缺乏专业施工人员,希望咱们能调派技术团队支援!”
陈砚立刻放大越南基地的画面,仔细查看榫卯接口和电机孔位的细节:“让老周带着适配工具和备用榫卯构件,下午就出发去越南,顺便把‘智能竹编工作台’的安装视频拷贝到U盘里,路上能再琢磨琢磨调整方案。非洲的管线保温问题,让工程组的李队带着保温材料和焊接设备,明天一早飞过去,重点检查靠近沙丘边缘的管线,不仅要加装保温层,还要在管线旁埋温度传感器,连入全球能源共享平台,低于0℃就自动启动伴热系统,绝不能影响明年春播的灌溉。”
话音刚落,戴维斯先生抱着一台“智能伴热控制器”冲进办公室,仪器上的指示灯正模拟着温度变化:“陈!我刚测试了这款新研发的伴热控制器,能根据土壤温度自动调节功率,比传统控制器节能40%,非洲的管线正好能用!我已经让工厂加急生产了200台,明天跟李队的设备一起发运,还把操作教程翻译成了斯瓦希里语,当地工人看一遍就能学会!”他指着控制器上的显示屏:“你看,这里能显示实时温度和能耗数据,还能一键报修,要是管线出问题,平台会立刻推送警报给咱们和非洲基地的技术员,双重保障更稳妥。”
陈砚接过控制器,按下模拟测试键,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平滑上升:“这个控制器太及时了!明年要在所有寒冷地区的基地推广,尤其是东北和肯尼亚的育苗棚,温度控制太关键了。对了,巴西的玉米肽技术培训进展怎么样?米勒博士那边有没有反馈?”林晚秋立刻翻开笔记本:“米勒博士早上发了培训日报,首批20名农户已经掌握了玉米肽的基础提取工艺,昨天还做了小批量试验,产出的玉米肽纯度达到92%,比预期还高!他们想增加培训名额,再招30名农户,还希望咱们能派食品检测员过去,帮他们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
“让检测组的张工准备好检测设备和标准试剂,后天出发去巴西,实验室就建在玉米肽生产线旁边,既方便检测,又能随时指导农户调整工艺。培训名额可以增加,但要分批次,避免课堂太拥挤,教材再补充些‘玉米肽产品质量问题排查’的内容,比如纯度不达标该怎么调整萃取时间、温度控制不当该怎么校准设备,让农户不仅会生产,还会解决问题。”陈砚边说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笔尖划过“巴西检测实验室建设”“非洲管线保温施工”等条目,每一项都标注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当天下午,陈砚带着戴维斯来到苏城竹艺工坊。老周正和匠人一起,拆解一台智能竹编工作台的样品,竹构件散落在工作台上,旁边放着卡尺和打磨工具。“老周,越南基地的榫卯接口问题找到原因了吗?”陈砚拿起一根竹构件问道。老周接过构件,用卡尺测量接口尺寸:“找到了!是咱们在制作时,竹材的含水率比设计值低了2%,导致接口收缩,跟电机的安装孔位错位了。我已经调整了烘干参数,新做的构件含水率控制在12%,还在接口处加了弹性胶条,既能适配孔位,又能缓冲震动,这次带过去的备用构件都是按新参数做的,保证能装好。”
戴维斯蹲下身,看着竹构件上的弹性胶条:“我能不能在胶条里加个微型压力传感器?这样工作台在运行时,能监测接口的受力情况,要是压力过大,就提醒匠人调整,避免竹构件损坏。”老周眼睛一亮:“当然可以!这样既能保护设备,又能延长竹构件的使用寿命,咱们现在就试试,把传感器嵌进胶条里,看看会不会影响安装。”陈砚看着两人围着工作台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期待:“等智能竹编工作台在越南落地,明年就能批量生产,不仅能提高竹编效率,还能保证产品精度,让越南的竹艺品更快进入全球市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