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现在就回去。”陈阿木拿起手机,幸好村口有信号,很快就联系上了老周叔,交代清楚后,又转身对苏晓说,“我路上再跟小石头说一声,让他多留意灵槐林的情况。”
陈阿木走后,苏晓跟着村支书去了村委会,写下需要准备的工具:锄头、铁锹、竹筐、水桶,还有几个大陶盆——用来拌脉土。村支书立刻用大喇叭喊了村民,没一会儿,就来了二十多个村民,有老人有年轻人,手里都拿着工具,脸上满是期待。
“大家听苏小姐的安排,先去清理枯苗和坏土!”村支书喊道,“注意别把坏土撒在田埂里,都装到竹筐里,运到村口空地上!”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苏晓则在一旁指导:“小心点拔苗,别把坏土弄到好土里,每拔完一片,就用锄头把地面松一松,让浊气散散。”她手里拿着检测仪,在田埂间走动,时不时停下来,在浊气重的地方做个标记,“这些标记的地方,等会儿要多浇点灵槐汁。”
赵大爷领着几个老农,负责清理井边的土。井边的坏土最厚,浊气也最重,检测仪放在旁边,嘀嘀声不停。“苏小姐,这井边的土要不要全挖了?”赵大爷喊道。
“挖两寸深就行,别挖太深,免得伤到脉网分支。”苏晓走过去,用小铲子挖了点土,放在试纸片上,试纸立刻变成了暗红色,“浊气已经渗到浅层土里了,挖掉浅层,再铺上新脉土,浇上灵槐汁,就能稳住。”
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枯苗和坏土终于都清理完了,村口的空地上堆了五大筐坏土。苏晓拿出灵槐叶粉末,撒在坏土上,又浇了点灵槐汁:“这些土要堆在这里晒三天,每天撒一次灵槐叶粉,浊气就能散了,到时候可以用来垫田埂,不能再用来种引脉草了。”
村民们都好奇地围着看,有人问:“苏小姐,这灵槐叶粉这么管用?以后我们自己能不能做?”
“可以,灵槐叶晒干后磨成粉就行,不过得是灵槐林的灵槐叶,普通槐树叶没用。”苏晓笑着解释,“灵槐林的脉气足,树叶里也含着脉气,能中和浊气。你们要是需要,以后可以去灵槐林采点落叶,我们不收钱。”
村民们都高兴地谢了苏晓,这时,远处传来了三轮车的声音——陈阿木和老周叔运着脉土、种苗和灵槐汁来了。车斗里装着鼓鼓的麻袋(脉土)、捆好的引脉草种苗,还有两个大木桶(灵槐汁),李叔也跟来了,手里拿着几把打磨好的小铲子:“听说你们要补种,我带了几把小铲子,刃口圆钝,不会挖伤脉土层。”
“李叔,您怎么也来了?”苏晓惊喜道。
“家里的石板已经裁好了,让小石头盯着铺就行,我过来搭把手,顺便看看这边的脉网情况。”李叔笑着说,“这西槐村的脉网是灵槐林的分支,要是乱了,咱们村也受影响,过来看看放心。”
村支书连忙上前道谢,指挥着年轻村民把脉土和种苗搬下来。苏晓则开始教大家拌脉土:“脉土和灵槐叶粉按三比一的比例,先把粉撒在脉土里,再慢慢加水,拌到不沾手就行,不能太湿,不然种苗根须会烂。”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陈阿木和老周叔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李叔则拿着小铲子,在田埂上按间距画好小坑:“引脉草要每隔一尺种一棵,坑要挖两指深,这样根须才能扎进脉土里。”
村民们学得认真,赵大爷拌好一盆土,递到苏晓面前:“苏小姐,你看这样行不行?”
苏晓用手抓了抓,点头道:“可以,就是再加点粉,这里的浊气重,多放点能稳脉气。”
大家分工合作:年轻人负责挖坑、拌土,老农们负责种苗、培土,苏晓、陈阿木和老周叔拿着检测仪,在旁边巡查,时不时调整种苗的位置和深度,李叔则在井边铺脉土,浇灵槐汁。
中午时分,村支书拎着几大桶绿豆汤过来:“大家歇会儿,喝口绿豆汤凉快凉快!我已经让家里人做饭了,今天中午就在村里吃,都是家常便饭,别嫌弃。”
众人也确实累了,坐在田埂上喝着绿豆汤歇脚。赵大爷凑过来,问苏晓:“苏小姐,以后这引脉草种活了,该怎么养护啊?不会再出问题吧?”
“只要定期浇灵槐汁,别乱挖旁边的土,就不会出问题。”苏晓拿出护脉基础手册,递给村支书,“这里面写了引脉草的养护方法,还有脉气监测的简单技巧,你们可以照着做。要是以后检测仪数值不对,或者引脉草又发黄,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过来看看。”
村支书接过手册,如获至宝,小心地揣在怀里:“太感谢了!以后我们就按手册上的来,一定好好护着这些引脉草。”
李叔喝着绿豆汤,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岗:“我看你们村后山的土色不对,是不是有人在那里挖土?刚才过来的时候,看到山路边有新鲜的土坑。”
村支书脸色一变:“后山?没人敢在那里
喜欢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