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板立刻让工人停工,跟着陈阿木去南头看地方。果然,那里地势开阔,土壤也很扎实,远离所有脉网节点。赵老板满意地点点头:“就这儿了!那之前的损失……”
“只要你不再动脉网的地方,之前的事我们就不追究了。”老村长说,“但你得保证,以后盖房、施工,都要先跟我们说一声,我们帮你看看有没有禁忌,免得再出问题。”
赵老板连忙答应:“好!一定一定!以后有事先找你们商量。”
解决了赵老板的事,众人并没有放松。回到护脉棚后,王爷爷提议:“得把所有脉网节点和动土禁忌都写下来,贴在三村的村口,再给每个外来的施工队、盖房的人家送一份,这样才能彻底避免再出类似的事。”
苏晓立刻着手整理,把活灵册里的禁忌和老辈护脉人的经验结合起来,总结出了几条核心规矩:一是脉网节点百米内不得动土盖房;二是不得挖取脉土、凿取脉引石;三是盖房时若遇到泛着光泽的土壤或石头,需立刻停工并通知护脉人;四是盖房地基需避开地下脉纹走向,可请护脉人用脉气探测后再动工。
陈阿木和几个年轻村民则拿着笔墨纸砚,把这些规矩抄写成十几份,分别贴在溪谷村、柳溪村和荒山野脉周边的村口、路口。丫蛋和小石头则跟着妇人,把抄好的规矩送到村里准备盖新房的人家手里,还一边念一边解释。
溪谷村的李大爷家正要盖新房,刚挖了地基,听说有禁忌,连忙请苏晓过去看看。苏晓用脉气检测仪测了测,发现地基刚好擦着脉纹边缘,连忙说:“李大爷,这里得往东边挪三尺,不然打地基的时候会碰到脉纹,到时候房子容易裂。”
李大爷一开始还不信,觉得挪地方麻烦,但听苏晓讲了赵老板地基塌陷的事,又看检测仪上跳动的脉气数值,立刻点头:“挪!听你的!幸好你来得早,不然就出大事了。”
苏晓还教了李大爷一个简单的探测方法:把灵草汁洒在地上,要是汁水流向整齐,说明没有脉纹;要是汁水打转或散开,就说明下面有脉纹,不能动土。李大爷照着试了试,果然灵验,连连称赞护脉人的方法厉害。
接下来的几天,苏晓和王爷爷又去了几家准备盖房的人家,帮他们探测地基,讲解禁忌。赵老板那边也开始在新地方打地基,他特意请苏晓过去指导,苏晓帮他测了脉纹走向,确定地基位置后,还教工人在地基四角埋上少量灵槐枝,既能稳住地基,又能避免不小心碰到浅层脉气。
这天,苏晓刚从赵老板的工地回来,就看见陈阿木带着一个陌生的老头往护脉棚走。那老头背着一个布包,手里拿着罗盘,看起来像是个风水先生。“苏丫头,这是我远房亲戚周老先生,他懂盖房的风水,听说我们这儿有脉网禁忌,特意来帮忙的。”
周老先生笑着拱手:“早就听说三村有护脉之法,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看了你们贴的禁忌,和风水里的‘地脉忌’不谋而合,只是你们的方法更贴合当地的脉气,我倒能帮着补充些盖房的细节规矩。”
苏晓大喜过望:“太好了!周老先生,您要是有好办法,赶紧教教我们。”
周老先生打开布包,拿出一本线装书,上面写着《乡村盖房纪要》。他翻到其中一页:“盖房除了避开脉网,还要注意‘三忌’‘三宜’。三忌是忌对枯树、忌邻深沟、忌冲风口;三宜是宜靠缓坡、宜近活水、宜对旺林。你们这儿的灵槐林就是旺林,盖房靠着灵槐林,既能借脉气,又能挡风雨。”
王爷爷接过书翻看,连连点头:“说得对!以前村里有户人家盖房对着枯树,没过多久房子就漏雨,后来把房子挪了,对着灵槐林,就一直好好的。只是我们以前不知道是禁忌,只当是巧合。”
周老先生又说:“还有打地基的时候,要在地基中央埋一块干净的青石,上面刻个‘安’字,能镇宅稳脉;上梁的时候,要挂一束灵草,驱邪聚气。这些都能和你们的护脉之法结合起来,既保房子结实,又不破坏地脉。”
苏晓立刻把这些内容补充到之前的禁忌条例里,还让陈阿木抄写成新的告示,贴在三村各处。周老先生还主动提出,要帮三村所有准备盖房的人家看风水、定地基,苏晓和王爷爷自然是求之不得。
几天后,赵老板的仓库地基打好了,按照周老先生说的,在四角埋了灵槐枝,中央埋了刻“安”字的青石。他特意请苏晓、王爷爷和周老先生去检查,苏晓用检测仪测了测,脉气平稳,没有任何异常。赵老板高兴得不得了,拿出一些钱想感谢众人,却被老村长拒绝了:“我们不要钱,只要你以后遵守规矩,保护好脉网就行。”
赵老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定!以后我要是再盖房子,肯定先找你们把关。我还跟我那些做生意的朋友说了,来这儿盖房一定要注意脉网禁忌,不能乱动工。”
与此同时,李大爷家的新房也开始上梁了。按照规矩,
喜欢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