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话语,他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魏国公徐达的女婿,对战场形势的精准把控和非比寻常的决断力即便比之洪武开国名将也毫不逊色。众将被他的分析说服,再也不敢提东渡运河补给的事情——他们深知,朱棣的战略眼光远超常人,跟着他,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画面中,众将纷纷躬身行礼:“末将遵令!愿随殿下决战灵璧,不破中央军,誓不还营!”】
【朱棣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好!传我命令,全军加强对灵璧的包围,每日派哨骑骚扰中央军,消耗他们的体力与士气;同时,派谭清率领五千骑兵,前往宿迁方向,拦截中央军可能到来的漕粮补给——绝不能让何福得到一粒粮食!”】
【“遵令!”谭清躬身领命,转身快步走出营帐,去执行拦截漕粮的任务。】
【画面切换,中央军大营内。何福正坐在营帐中,看着手中的粮草账簿,脸色铁青——账簿上显示,中央军的粮草仅能支撑两日,若再得不到补给,军队便会溃散。几名将领围在他身边,神色担忧。】
【“将军,”平安忧心忡忡地说,“燕军加强了包围,哨骑日夜骚扰,士兵们连休息都得不到。再这样下去,不用燕军进攻,咱们自己就先垮了!”】
【吴杰也附和道:“是啊!宿迁方向的漕粮还没消息,徐州方向的补给又被燕军截断。咱们现在就是坐以待毙,不如率军突围,向宿迁方向靠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何福却摇了摇头,语气沉重:“燕军早有防备,若贸然突围,定会中其埋伏。咱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坚守灵璧,等待漕粮补给——只要能撑到漕粮到来,咱们就能反败为胜!”】
【旁白的声音响起:“何福虽知局势危急,却也别无选择——突围风险太大,坚守灵璧虽艰难,却还有一丝希望。只是他不知道,谭清率领的燕军骑兵,已在前往宿迁的路上,正等着拦截中央军的漕粮补给。灵璧之战的胜负,即将揭晓。”】
【天幕右下角出现一行小字:“下期预告:宿州 - 灵璧大会战 下 粮尽援绝溃灵璧,燕王定鼎入南京!”】
看到朱棣否决众将提议、坚持决战灵璧的场景,奉天殿内的文武百官纷纷露出赞叹之色。徐达抚着胡须,朗声赞道:“老四这决断力,真是越来越像咱当年了!在众将都主张东渡运河的时候,他还能保持清醒,看清战场关键,这份眼光,实在难得!”
傅友德也点头附和:“是啊!中央军缺粮多日,士气濒临崩溃,正是决战的最佳时机。若真东渡运河,放弃死咬,怕是会错失良机。老四能顶住压力,坚持决战,可见其对战场形势的把控能力远超常人。”
蓝玉却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可燕军粮草也支撑不了太久,若中央军真能撑到漕粮补给到来,燕军怕是会陷入绝境。谭清率领五千骑兵拦截,能成功吗?”
徐达瞪了他一眼:“谭清是老四麾下的猛将,多次立下战功,拦截漕粮的任务定能完成。再说,何福现在已是穷途末路,就算漕粮能到,中央军也未必能撑到那个时候——士兵们早已饥饿疲惫,撑不了几日了。”
蓝玉撇了撇嘴,不再说话,却也默认了徐达的说法——他深知,谭清的能力与燕军的战斗力,拦截漕粮的胜算极大。
文臣队列中,李善长看着天幕上朱棣的决断,对着身边的宋濂叹道:“太子殿下的战略眼光真是精妙!他不仅看到了中央军的弱点,还能顶住内部的压力,坚持决战,这份魄力,远超建文。日后登基,定能带领大明走向强盛。”
宋濂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是啊!太子殿下从靖难之战开始,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决断力。今日拒绝东渡运河,坚持决战灵璧,更是体现了他的成熟与稳重。有这样的君主,大明幸甚!”
陈迪则看着天幕上中央军的困境,轻声道:“何福虽有本事,却也回天乏术。中央军粮草仅能支撑两日,漕粮又被燕军拦截,灵璧之战的结局,怕是早已注定。这般名将,却要败在粮草问题上,实在可惜。”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天幕上朱棣的表现,眼中满是欣慰。他对着身边的马皇后低声道:“老四越来越像个君主了。不仅能精准把控战场形势,还能顶住内部压力,坚持正确的战略——咱没看错人,把大明交给她,咱放心。”
马皇后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是啊!老四这孩子,自小就有主见,如今更是越发成熟。今日的决断,不仅能赢得灵璧之战,还能让众将更加信服他——日后登基,定能得到文武百官的拥戴。”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