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相面”咨询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特定的商业圈层里激起了远超朱革预期的波澜。李总不遗余力的口碑传播,加上孙勇在公众号上那恰到好处、又不失格调的“案例分享”(自然是隐去关键信息的),让“玄革相术工作室”和“朱老师”的名号,迅速在那些寻求精准决策、规避用人风险的企业家和高管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咨询邀约开始变得不同。不再是清一色的情感困扰或简单环境优化,越来越多带着商业目的、措辞谨慎却分量十足的邮件和电话,开始涌入工作室。有请朱革为重要商务合作方“把关”的,有在重大并购前希望他对目标公司核心团队进行“气场评估”的,甚至还有风险投资机构,隐晦地询问是否能对拟投项目的创始人进行“状态诊断”。
孙勇忙得脚不沾地,筛选预约,洽谈费用,胖脸上整日洋溢着幸福的烦恼。他敏锐地意识到,工作室的业务重心,正在发生一次质的飞跃,从“解决个人问题”向着“参与商业决策”的高附加值领域倾斜。
而这一切的源头,地产王总的那条人脉,依旧在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就在朱革忙于应对这些新的商业咨询,并开始尝试将面相、气色分析与商业尽职调查、团队评估模型进行初步结合时,王总的一个紧急电话,将他推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商业凶险。
电话是在一个深夜打来的,王总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和……后怕?
“朱老师,睡了吗?方便的话,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有急事!”语气是不容置疑的紧迫。
朱革心中一凛,能让王总如此失态的事情,绝非小可。他立刻起身,一边让孙勇备车,一边在脑中飞速回忆近期与王总相关的信息。王总的主要产业是地产,但近两年也开始涉足一些多元化投资,尤其是新能源和高科技领域。
深夜的鼎峰集团总部,依旧灯火通明。王总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独自一人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色凝重,桌上摊开着厚厚的项目计划书和财务模型。
“朱老师,你来了就好。”王总掐灭雪茄,示意朱革坐下,开门见山,“有个投资项目,已经到了最后签字阶段,但我这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像有根刺扎着。”
他快速介绍了项目情况:一个号称拥有“颠覆性技术”的新能源电池项目,团队背景光鲜,技术资料看起来无懈可击,市场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几家知名机构都已跟进,估值飙升。王总也被说动,准备投入一笔巨资,成为重要股东。所有法律、财务尽调都已通过,看似万无一失。
“但不知道为什么,”王总指着自己的心口,“越是到最后关头,我这里就越慌。尤其是见过那个首席技术官(CTO)之后,总觉得他那眼神……太‘亮’了,亮得有点……虚。可所有技术问题他都对答如流,专家也挑不出毛病。”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朱革:“朱老师,我知道这有点强人所难。但这次投资额太大,一旦失误,伤筋动骨。我信你那双眼睛。你能不能……帮我再看看这个项目,尤其是那个CTO?不用你看技术,就看‘人’!”
朱革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不是面试候选人,而是在巨额投资即将落锤的最后一刻,去质疑一个看似完美的项目和其核心技术人员。他的判断,可能直接影响数亿甚至更多资金的流向。
“资料和那个CTO的视频,有吗?”朱革沉声问。
“有!”王总立刻让秘书调出了项目的电子版资料,以及几次会谈的录像,重点圈出了那位年轻的CTO——一个三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极其自信甚至有些狂傲的博士。
朱革没有急于看技术资料,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位CTO的视频影像上。他反复观看其在技术讲解、回答质疑、以及与投资人交谈时的神态举止。
初看之下,此人确实无可挑剔。眼神锐利,充满激情,言语极具感染力,逻辑清晰,对技术细节如数家珍。面相上,额头高广,主聪慧;眼神明亮,主有神;鼻梁高挺,主自信。俨然一副天才技术领袖的模样。
但朱革运用起玄微子所授的进阶观察法,结合近期对“气色”与短期状态的深入研究,渐渐发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不合常理的“裂痕”。
此人的眼神,确实“亮”,但亮得过于“刺眼”,缺乏真正顶尖技术专家那种沉浸于探索未知的、略带“痴迷”的纯粹光芒,反而更像是一种精心排练后的“表演式”狂热。在他侃侃而谈时,印堂(命宫)虽然光亮,但那光却有些“浮”在表面,未能真正“沉”入肌理,且光泽中隐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贼光”(非健康光彩)。
更关键的是,朱革注意到,当被问及某些非常前沿、尚未有定论的技术难点时,他虽然能迅速给出“标准答案”,但其眉梢会几不可察地、极其迅速地轻微跳动一下,同时咽喉会有微小的吞咽动作。根据微表情学和“气”的感应,这通常是内心紧张、下意识组织或回忆语言(而非真正理解创造)的表现。而且,在他流畅叙述的间隙,其“奸门”(夫妻宫,但也关联合作与信用)位置的气色,会偶尔闪过一丝极淡的、与整体自信气场不协调的“晦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靠刷朋友圈成神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失业后,我靠刷朋友圈成神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