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冯铮在东南的雷厉风行,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碎了盘踞在闽州的毒瘤。赵元、陈彪等一干涉案要犯被锁拿入京,关入诏狱,其党羽也被连根拔起,东南官场为之一肃。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皇帝对此案极为重视,亲自下旨,由锦衣卫、刑部、大理寺组成三司会审,严查到底。一时间,与东南有牵连的官员人人自危,昔日与赵元、陈彪往来密切的权贵纷纷闭门谢客,唯恐惹祸上身。要求“复核”、“会审”的杂音,在绝对的铁证和皇帝的雷霆之怒下,迅速销声匿迹。
永宁侯府似乎暂时从风口浪尖上退了下来。萧景珩依旧每日前往兵部,专注于军务整顿,对东南案绝口不提,仿佛一切与他无关。沈清辞则将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低调行事,谢绝一切不必要的应酬。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斩断了东南的爪牙,却未必能铲除京中根深蒂固的暗桩。对手的报复,以一种更阴险、更难以防备的方式,悄然袭来。
这日,沈清辞正在核查府中账目,春桃脸色苍白地匆匆进来,屏退左右后,声音发颤地禀报:“小姐,不好了!奴婢方才去……去浆洗房,听到几个婆子在窃窃私语,说……说世子爷当初在东南剿匪时,曾……曾私放了一名被俘的海盗头目,还……还收受了其重金贿赂!说得有鼻子有眼,连那海盗的名字和贿赂的金额都编出来了!”
沈清辞手中的笔猛地一顿,墨点滴在账册上,晕开一团污迹。又是流言!而且这次更加恶毒,直指萧景珩的清白和操守!
“可知是从何处传起的?”沈清辞强压怒火,冷声问。
“奴婢悄悄打听,好像……好像是从西市一家新开的茶楼里传出来的,说书先生在那儿编了段子,隐晦地影射……还有,还有人说,是兵部某个被世子爷训斥过的书吏酒后失言……”春桃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姐,这要是传开了,世子爷的名声可就全毁了!”
沈清辞的心沉了下去。对方这次学聪明了,不再从朝堂正面攻击,而是改用市井流言这种阴毒手段,毁人清誉,动摇根本。兵部书吏?恐怕也只是被推出来的替罪羊罢了。
“立刻去查那家茶楼的东家背景,还有那个书吏,最近和什么人来往密切!”沈清辞当机立断,“记住,要暗中查访,绝不可打草惊蛇!”
“是!”春桃领命而去。
沈清辞独自坐在房中,面色冰寒。她知道,这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对方新一轮反扑的开始。他们动不了东南的铁案,便想从人格上抹黑萧景珩,甚至可能想借此动摇皇帝对永宁侯府的信任!
傍晚,萧景珩回府后,沈清辞立刻将流言之事禀报。
萧景珩听完,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只是冷笑一声:“黔驴技穷,只会使这些下作手段。看来,东南的案子,是真正捅到他们的痛处了。”
“世子爷,此事需尽快应对。”沈清辞忧心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若任由流言发酵,恐于您声誉和侯府威望有损。”
“我知道。”萧景珩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对方用市井手段,我们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让钱妈妈去找几个可靠的说书先生和茶馆掌柜,也编些段子,不必直接辩白,只讲永宁侯世子东南剿匪如何英勇,如何爱兵如子,如何体恤百姓,侯府如何世代忠良。再将之前那些阵亡将士抚恤、侯府施粥捐衣的旧事拿出来说道说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水搅浑。”
沈清辞眼睛一亮:“世子爷的意思是,用正面的传闻,去冲淡负面流言?”
“不错。”萧景珩颔首,“百姓爱听故事,更信那些有鼻子有眼的‘善行’。至于那个兵部书吏……”他眼中寒光一闪,“让莫先生留下的人去查,若真是被人收买利用,便让他‘意外’暴露出收钱散谣的证据,‘恰好’被巡城御史撞见。若是无辜,便警告一番,让他管好自己的嘴。”
“妾身明白。”沈清辞心领神会,这是要反将一军,揪出幕后黑手。
“此外,”萧景珩继续道,“明日我会在兵部议事时,‘偶然’提及东南剿匪时缴获的海盗账册中,似乎有记录贿赂沿海官员的线索,已移交三司核查。此话不必说得太明,但要让该听到的人听到。”
沈清辞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这是敲山震虎!让那些心里有鬼、暗中散播流言的人疑神疑鬼,自顾不暇,不敢再轻举妄动!
“世子爷此计甚妙!”沈清辞由衷佩服。萧景珩的应对,看似被动,实则步步为营,既反击了流言,又震慑了宵小,更将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
计策迅速实施。京中的茶馆酒肆里,很快便开始流传永宁侯世子体恤士卒、侯府乐善好施的新段子,冲淡了之前的污蔑之词。而那个兵部书吏,没过两日便因“醉酒失态,当街炫耀横财”而被巡城御史拿下,一番审讯后,“意外”招供出收受不明人士钱财、散布谣言的罪行,虽未供出主谋,却也足以让幕后之人胆寒。萧景珩在兵部“无意”中透露的消息,更是让某些人坐立不安,再也不敢在永宁侯府的事情上多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