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并未持续太久。就在国家调研组离开千湖两周后,一则重磅消息通过机要渠道率先抵达千湖市委市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布局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复函》 正式下发。千湖市,凭借其在碳纤维等先进材料领域的坚实基础、清晰规划和不俗潜力,成功入选首批三个“国家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
消息传来,千湖市市委市政府大楼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和掌声!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无数次艰难的攻关,无数人的心血付出,终于赢得了国家的最高认可!
这份《复函》不仅仅是一纸公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策大礼包”:
资金支持,国家将给予专项建设资金和连续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
政策倾斜,赋予试验区在科技攻关、人才引进、土地使用、金融创新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和先行先试权限。
项目布局,明确支持国家级新材料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优先在试验区布局。
品牌效应, “国家队”的认可,将成为千湖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金字招牌。
这意味着,千湖市的转型升级之路,从此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力!千湖的发展,站上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市委书记王哲和李鸣风市长第一时间召开了简短的通报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更多的是冷静和责任感。 “这是巨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王哲书记强调,“从现在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必须拿出与国家试验区相匹配的作为和成效!” 李鸣风接话:“请市委放心,市政府一定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国家的每一条政策都用足用好,绝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和期望!”
国家级试验区的落地,如同给李鸣风辉煌的政绩履历上增添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主导推动的“智造千湖”战略和碳纤维项目,被证明极具前瞻性和战略价值,其个人能力和政治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几乎与此同时,关于他个人仕途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并且变得更加具体和有鼻子有眼。多个消息源相互印证:由于在千湖的卓越表现和国家级试验区的成功落地,李鸣风已被省委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人事调整中,进入省部级领导干部序列。
这一次,传闻不再是空穴来风。省委副书记周明远在一次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特意留下李鸣风,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却意味深长的谈话。 “鸣风啊,千湖这次干得漂亮,为国争光,也为咱省里争了光!”周明远笑容满面,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平台大了,责任也更大了。以后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更多站在全省、甚至全国的角度。要尽快完成从‘干好一域’到‘服务全局’的角色转变。”
这话几乎是明确的暗示和提前吹风。李鸣风心中波澜涌动,但表面依旧沉稳:“谢谢周书记肯定和教诲!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会牢记职责,努力工作。”
回到千湖,各方面的祝贺和试探更是络绎不绝。许多人已经开始用看未来“省领导”的眼光来看待他。妻子林晚秋也听到了风声,既为他感到高兴,又不免对未来可能的生活感到一丝忧虑。
面对几乎触手可及的晋升机会,李鸣风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在办公室思考良久。
诚然,能晋升是巨大的荣耀和肯定,是绝大多数干部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千湖的国家级试验区刚刚获批,宏图伟业才刚刚展开,无数规划亟待落实,无数难题需要攻克。此时离开,如同亲手种下一棵果树,却在即将挂果时交给别人来采摘,他心有不甘,也放心不下。
更重要的是,他深知有些岗位虽然级别高,但分管领域固定,很多时候是执行和协调多于开创。而留在千湖,作为国家试验区的首任“掌舵人”,他将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尽情挥洒才华和实现抱负的巨大舞台!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机遇。
经过深思熟虑,李鸣风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暂时放下对个人晋升的念想,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级试验区的启动建设中去。
他主动找到王哲书记,坦诚地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书记,国家级试验区刚刚落地,百业待兴。我现在心里想的,是怎么把这件事干成干好,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个人的事,服从组织安排,但我恳请能让我在千湖再多干一段时间,至少把试验区的框架搭起来,把路子蹚出来!”
王哲书记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欣赏和感动。在当今官场,能如此沉得下心、舍得下个人进步的干部,实在难得。“鸣风,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省委那边,我会去沟通。千湖确实需要你,这个试验区更需要你!我们一起,把这件大事办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