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试点的初步成功,如同在千湖市沉寂的工业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开始向外扩散。要求加入第二批试点的企业名单越来越长,其他区县也开始派人来“取经”,市里关于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支持力度的呼声逐渐高涨。
李鸣风审时度势,趁热打铁,正准备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报告,建议扩大试点范围,并申请设立市级专项引导基金时,两股性质迥异却同样需要谨慎应对的“暗流”,悄然涌来。
这天下午,市政府一位资历颇老的副秘书长,借着送一份无关紧要文件的机会,溜达到了李鸣风办公室。 “李市长,忙呢?”副秘书长笑容可掬,看似随意地寒暄。 “刘秘书长,有事?”李鸣风放下笔,请他坐下。这位刘副秘书长以消息灵通、善于钻营着称,李鸣风对他并无太多好感,但表面功夫还得做。 “没啥大事,就是过来看看您。”刘副秘书长压低了些声音,故作推心置腹状,“李市长,您来市里时间不长,但干的事可是件件提气!特别是龙泉那个试点,搞得风生水起,王市长在办公会上都表扬了好几次。”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关切”起来:“不过啊,老哥我多句嘴,您这风头是不是有点太劲了?经信口那边,可是传统的‘大户’,您这又是搞联盟又是定标准的,手伸得是不是有点……长了?容易引人误会啊。还有啊,我听说财政局那边对您那个风险补偿基金的盘子,有点不同看法,觉得规模太大,风险不可控……当然,我就是瞎操心,给您提个醒,您心里有数就行。”
这番话,看似关心,实则包藏祸心。既挑拨李鸣风与其他副市长的关系,又暗示他可能遇到了阻力,试图让他心生疑虑甚至退缩。
李鸣风心中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甚至还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谢谢刘秘书长提醒。都是为了工作,不存在谁伸手的问题。基金的事,也是经过科学测算和集体研究的,都是为了千湖发展大局嘛。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注意方式的。”
送走这位“好心人”,李鸣风脸色沉了下来。改革必然触及利益,有人坐不住了,开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敲边鼓、使绊子。他立刻让孙磊悄悄去核实财政局对基金方案的真正态度,发现虽然确有争议,但远没到这位副秘书长形容的程度。这更证实了他的判断。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鸣风接到了来自省工信厅一位实权处长的电话。这位处长以前在调研时与李鸣风有过一面之缘。 “李市长,恭喜啊!龙泉试点的情况,厅里领导都听说了,非常感兴趣!”处长的语气热情洋溢,“我们厅长特意让我打电话问问,你们这个‘服务联盟+风险池’的模式,很有创新性,厅里正在考虑明年设立一个省级的传统产业改造专项,你们千湖有没有兴趣做个全省的试点示范市?如果愿意,厅里可以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能拿下省级试点,获得省里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李鸣风推动“智造千湖”的战略将如虎添翼,阻力也会小很多。
但李鸣风没有立刻被喜悦冲昏头脑。他敏锐地意识到,省厅的“橄榄枝”背后,可能也有其考量:一是确实看好千湖的模式,想树典型;二也可能是省厅某位领导想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到千湖,甚至……分一杯羹?
他谨慎地回应:“感谢厅领导和处长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我们当然非常愿意申请省级试点。您看,我们是先准备一个详细的申报材料报过去,还是厅里方便的时候,先派个调研组下来实地看看?”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把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既表达了积极态度,又要求对方先拿出更具体的意向和行动。
处长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李市长真是稳妥。这样,我先跟领导汇报一下,争取尽快组织一个调研组下去。你们先把材料准备着,双管齐下嘛!”
挂了电话,李鸣风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省里的意向是好事,但必须把握好分寸。他不能为了省里的资金和政策,就完全被省厅牵着鼻子走,甚至打乱千湖自己的节奏和规划。合作可以,但主导权必须掌握在市里手里,尤其是要符合王哲市长和董国云书记的整体战略。
面对这两股一阴一阳的暗流,李鸣风迅速做出了反应。
对于内部的“提醒”,他选择冷处理。在随后一次的市政府常务会上,讨论到相关议题时,他主动发言,充分肯定了分管经信、财政的副市长前期打下的基础,强调龙泉试点是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成果,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推动工作,成功经验要尽快分享给相关兄弟部门。这番话,既展现了格局,也有效化解了可能的猜忌。那位刘副秘书长的小动作,如同打在了棉花上。
对于省里的橄榄枝,他则选择了积极对接、主动引导。他立刻向王哲市长和董国云书记做了专题汇报,详细分析了成为省级试点的利弊,以及可能带来的资源和影响,并提出了“以我为主,合作为辅,借力发展”的策略,获得了两位主要领导的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